最近《大秦赋》的播出,让小姐姐深切感受到了“奋六世之余烈”这六个字背后的厚重。

从商鞅变法,到由弱变强,与六国争霸,进而统一六国,老秦人从“共赴国难”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条一统天下之路,走了500多年。

而从《裂变》到《大秦赋》,“大秦”系列一共走了15年,大秦剧迷终于等到了第四部。

《大秦赋》用一个始皇帝的背影和他的内心独白倒叙开篇——“我是你们的王”,一代帝王的骄傲和孤寂扑面而来,而几代老秦人的故事也迎来了史书上最壮丽澎湃的篇章:统一六国。

这段历史里最意味深长的一笔,恰好是大秦系列IP里国人最为熟悉的。如何从繁杂的历史景观中抓取主线与支线,说好这个故事,说明白为什么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大秦赋》通过一组精彩的人物群像,通过对人物关系细致入微的刻画,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国画像。而“一统天下”这一老秦人代代相传的精神感召,到了《大秦赋》依然延续,无论剧中人物的各个CP组合冲突如何激烈,这使命意识依然渗透到每一个秦人的骨子里。

01

大秦的那些CP们

同之前几部相比,《大秦赋》里的人物更饱满多面而不脸谱化。没了高大全满,密不透风,正反分明,关于人性糅杂的体现顿时活泛了起来,反而拍出了群像的参差感。

每一个角色,都非俗套的正反派,每个角色都不是推动剧情的工具人,每一个人物在一波波的激烈矛盾与斗争里,和大秦的命途锁在一起,这是《大秦赋》最大的优点。

在以往关于吕不韦的古装剧中,吕不韦与嬴异人的关系,涉及到战国历史上最为风流和传奇的一桩迷案,而嬴异人的面貌更是和历史上一样的模糊,他被塑造成了吕不韦的一个投资。

但在《大秦赋》里,赢异人的面目不再模糊,他和吕不韦的关系成为推动情节的重要支柱。

吕不韦不仅将送与异人的赵姬丢在赵国,还亲自保护异人奔赴咸阳。嬴异人则是把吕不韦视为知己,互相信任。

他在公子傒行刺吕不韦时,挡在其身前,这是士为知己者死↓

在当上大王后力排众议,推举吕不韦为相,这是为王者的决断↓

这么一个原本史书上面目模糊的人,在《大秦赋》里全面丰满,也让历史上吕不韦贡献的成语“奇货可居”更有说服力——吕不韦之所以愿意投资嬴异人,是因为他把这当作一桩超越单纯商业利益的大买卖。吕不韦希望借助赢异人实现自己的野心,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这种在有限的戏份中,通过人物关系之间的张力,把人物立起来,正是《大秦赋》对人物刻画的独到之处。

所以,我们看到嬴异人从赵国逃亡回秦国时,一路上惦念妻儿,他是对妻儿情深的丈夫和父亲↓

可当平原君以赵姬和嬴政为人质要求嬴异人在谈判中妥协,放弃城池的索取以换取妻儿性命,嬴异人拒绝了。那是因为“一统天下”这个精神感召和使命意识渗透到每一个秦人的骨子里。

这么一个在小我和大义之间,选择了大义的嬴异人的形象,是不是更丰满了?那么赵姬就是用来凸显嬴异人身上“老秦人”精神的工具人吗?当然不是。

剧中有配角,但是历史没有配角。

通过历史记载的“剧透”,我们知道赵姬在后来嫪毐的谋反里扮演了“反派”的角色。在以往同类题材创作中,总是会描写三人情感纠葛,但在《大秦赋》里,“意料中”CP的情感纠葛退位,在叙事上草草掠过与主线无关的赵姬情感生活。却让嫪毐提前出现,将其安排成是冒死给嬴异人赶车送他们回咸阳的人。

编剧的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就在于此。

没有改动历史人物的关系,却把历史上充满戏剧看点的情节,用艺术手法变史为剧。

当吕不韦亲自把嫪毐送给赵姬,而自己一心搞事业,以及在赵姬生下嫪毐的孩子之后,嫪毐在秦王嬴政锻炼帝王心性路上,就注定要成为很关键的人物。

除了多人物线索参差并进,CP线互相交集,《大秦赋》叙事上的超高技巧,还体现在大胆地将历史人物作“影视表达”。

历史剧,核心是剧,其次是历史。“剧”的本质是建构,如果不能对“史”进行建构,那么再符合历史事件也不是“剧”,因此优秀的历史剧一定要大胆对历史进行“影视化”。

怎么做?不是胡编乱造人物关系,不是颠倒大是大非,而是剧里呈现的人物关系能让人觉得:这是历史上存在过的那些精神面貌。

此前的大秦系列IP之所以受到好评,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于历史人物的塑造上,将“史”变“剧”。每一部的《大秦》都以“一君一臣”作为叙事中心,用他们的经历铺陈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秦国由弱变强的起承转合。大秦系列IP里用君臣关系的书写,凸显“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到了《大秦赋》,叙事主线在前10集是围绕着嬴异人与吕不韦这对知己君臣CP延续老秦人“一统天下”的精神内核,那么在嬴异人“下线”之后,则围绕着嬴政和吕不韦、嬴政和李斯“一君二臣”的CP展开。

在《大秦赋》里,有个很多观众所不理解的片段:嬴异人病重之际,秦国宗亲为立嫡的事议论纷纷,华阳夫人放出流言说嬴政并非王室血脉,而是贱商吕不韦所生。嬴政深受流言所扰,在华阳夫人密谋造反的间隙,他跑到吕不韦家中质问对方有关自己身世的传闻。

很多人理解不了为什么要有这么一段戏来表现嬴政的脆弱,认为一代帝王身上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绪。

但是恰恰是这么一段戏,铺垫了嬴政对吕不韦情感的变化。

从对吕不韦的感情亦师亦友,理解吕不韦将其母子留在赵国,欣赏吕不韦的才干。

到雨夜“寻身世”,被吕不韦点醒,内心有了更为坚定的一统天下的决心↓

前期“一君一臣”如何“相知”,在嬴政即位之后,吕不韦擅权显现,二者矛盾开始逐渐出现。

最妙的是,剧里没有用“直给”的方式表现嬴政受制于人的不满,而是通过李斯与吕不韦展开的一场精彩对手戏,通过李斯的口说出了嬴政的不满,也表现出了李斯和嬴政这一对“君臣”CP的政治抱负是一致的。

也正是因为李斯的出现,让吕不韦和嬴政在如何一统六国这个问题上,越走越远。

这个历史上以“反面”形象出现的法家政客,在《大秦赋》里彻底“活”了起来。他希望有生之年遇到一个和自己志向一样的君王,到了秦国之后,在他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看到了嬴政在阅兵时锋芒毕露的讲演,嬴政一席话感染了李斯,让他决心留在秦国。

而剧中有个细节,吕不韦将李斯的一篇策论送给嬴政后,嬴政一看就在心里给未曾谋面的李斯留了一个位置。

因而,当吕不韦擅作主张破坏了联燕攻赵计划后,嬴政对他的不满达到了顶峰。与其说是嬴政和吕不韦的矛盾,不如说是李斯和吕不韦政见的不同,一个要速取,一个求缓图。

“一君二臣”的矛盾,通过一统天下理念的不同,由“二臣”两个人的正面交锋,扛起整部剧最大的矛盾冲突,最后落脚在嬴政一统天下的伟业里,《大秦赋》叙事上的高超之处也在于此。

02

正剧的底气在于做出标杆

《大秦赋》敢对“六王毕,四海一”高光历史,做一次最宏大的展现,除了敢于变史为剧,通过各个CP人物矛盾来说老秦人一统天下的精神外,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等实力派演员主演,通过演技对人物塑造拿捏恰到好处,也展现了该剧浓厚的正剧质感。

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有段“悲喜交加”的表演,短短几十秒,就值得人咂摸、品评好几遍了。

剧情说的是吕不韦听到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后去世的消息后,先是努力在脸上挤出悲伤神色,可终究掩藏不住内心的窃喜,只得用手掩住面孔。这个既有“奸商”的一面,又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物,通过这个笑,就一展其野心了。

这样为角色特意设计过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李乃文演的李斯,刚入秦国时候的李斯是诙谐的,甚至带点轻喜剧感的,这是因为当时的李斯还是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当他认定了嬴政之后,一个政客的面貌陡然出现,他毫不客气地对嬴政说出吕不韦权臣面目的这段戏,堪称目前全剧又一个值得出圈的片段。

这个为了实现自己政治理念对“政敌”不择手段的李斯,却让人讨厌不起来,他也摆脱了大众以往对李斯这一历史“反面人物”的刻板印象,展现出了他和嬴政在一统天下上的志向一致。

而张鲁一的嬴政是全剧核心人物。《大秦赋》里嬴政之复杂是小姐姐在以往各个影视版本的秦始皇身上都没见过的。这个嬴政有在面对谣言的脆弱、有受制于吕不韦而想摆脱的青年帝王的雄心,更有强大的统一天下的抱负展现。

这个始皇帝不是大家所以为的一开始就是有气吞山河气势的帝王。张鲁一有层次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成长的嬴政。演嬴政如果只演出霸气和耍狠是不会立体的,真实的人内心一定有柔软的地方,张鲁一演的嬴政追求的是去演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神。

这部戏不是说秦始皇如何一统天下,而是为什么是他一统天下。有层次、有温度的表演,才能把一代帝王的成长演绎出来。

《大秦赋》目前播出的内容里,作为嬴政一统六国“背后的男人”,吕不韦和李斯的矛盾和交锋已经完全出现了。

作为群像戏,不能当成是大男主光环神剧去看,嬴政的成长在每天的追剧里都能感受到,他的成长,一代帝王的“养成”背后是各个CP矛盾、对峙、交锋的结果。帝王成长心性的变化才是《大秦赋》里始皇的亮点。

而这个剧里人物群像的展现,也给国产剧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拍历史剧,如何拍,才能在史料和影视剧呈现上求得最大限度的平衡?

当然,这个问题,估计要在剧播完之后才能有答案,毕竟历史剧的底线是你的脑洞不能超越历史故事大致脉络的走向,你的挣脱史料枷锁的增减法是以不能随意更改历史结论为前提的。

有这些,影视创作者才能保持初心,除此之外,如果一味要求历史剧照本宣科的拍,则是过度极端的要求,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之前,任何创作都应该被尊重。

《大秦赋》还在播出中,目前主线矛盾已经凸显,看到现在,小姐姐觉得可以下个结论了,它很好的把秦人心中理想是天下统一这个精神内核给延续了下来,在如何说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故事上也成为了新的标杆。

该剧目前在腾讯央8都能看到,每晚更新3集,快和小姐姐一起追剧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