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低糖或脱糖产品无可厚非,但衡量产品的硬性指标最终还是要放在功能体验上。一个缺乏过硬的科学研究以及数据支持的家电产品,诞生之初会引起消费者关注,但仅仅依靠虚假的营销宣传又能走多远呢?

荀玉||撰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加强,“糖”成了人们既爱又恨的食物,年轻人需要降糖减肥维持好身材,糖尿病患者更需要降糖维持血糖平衡,在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以“抗糖”“低糖”“无糖”为噱头的产品层出不穷,火爆一时的无糖饮料刚被证实并非完全无糖,脱糖电饭煲又以低糖、低卡、低碳水吸引了一众减肥人士“入坑”。脱糖电饭煲真的是“黑科技”吗?蒸出来的米饭真能敞开吃吗?

从电商平台上搜索,脱糖电饭煲大多以“低糖”“降糖”“健康”“养生”为卖点,价格在200~2000多元不等,相差达到10倍之多。而对于脱糖、降糖的解释,最多能在产品下找到一张所谓的“SGS权威检测”的图片,检测结果中只提及米饭的淀粉含量减少,并没有食用后人体血糖变化的数据。

据悉,脱糖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就是把米饭煮到半熟的时候,有一部分淀粉会被溶解到汤中,蒸格会把米汤沥掉,带走一部分淀粉,再把半熟的大米进一步蒸熟。把淀粉过滤掉看似能够实现了“低糖”,但在实际应用中“脱糖锅”很难达到所宣传的效果,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按照碳、氢、氧聚合程度不同,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其中淀粉就是一种多糖,需要经过十分复杂的消化分解,最终变成葡萄糖,才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淀粉又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变性淀粉之分。其中直链淀粉最容易被消化吸收,支链淀粉可能会延缓血糖的吸收,但作用十分有限。

且大米饭中有90%的碳水化合物,其中75%都是淀粉,经过水溶,可能一部分淀粉会进入到水里,但是量很小,不足以对血糖产生影响。因此所谓的脱糖电饭煲想要通过洗掉淀粉的方式阻止人体血糖提升很难办到。此举反而还会导致部分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流失,对人体健康反而不利。

根据2019年底我国发布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专家曾对“脱糖电饭煲”和普通电饭煲蒸出来的米饭进行“双盲”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电饭煲蒸出来的米饭,进入人体之后,形成的血糖实际上是没有差异的。也就是说,同样数量的米饭,被人体吸收后转化成几乎同样多的血糖。

更重要的是,脱糖电饭煲蒸出来的米饭,因为沥水口感会偏硬一些,消化吸收的慢一些,造成血糖的含量会一直持续增加。由此可见,商家所宣称的脱糖米饭可以敞开了吃更是不足为信。

一边是商家的卖力吆喝脱糖电饭煲的实用性,另一边又是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两者本身并不矛盾,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脱糖电饭煲产品宣传与实际功能并不相符,不过是消费者又新交的“智商税”而已。

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低糖或脱糖产品本无可厚非,但衡量产品的硬性指标最终还是要放在功能体验上,一个缺乏过硬的科学研究以及数据支持的产品,可能亮相之初会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但仅仅依靠虚假的营销宣传又能走多远呢?机会固然重要,但需求不应该成为投机者的噱头,企业要做的是更全面地研究脱糖的技术和实际应用,真正为消费者带来一款降糖的家电产品!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新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