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由汽车评价研究院与建投华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智能汽车品牌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地平线杯"中国年度智能汽车评选颁奖典礼在京举办。会议讨论了在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之下,中国汽车产业该如何顺应汽车需求侧改革、如何将智能汽车这股新生力量进一步激发壮大、如何进一步培育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汽车品牌等行业焦点问题。

此次论坛的召开,为挖掘和培育那些智能化新生力量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回暖、品牌向上及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地平线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副总裁李星宇在论坛发表了演讲,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

地平线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副总裁李星宇

今天,汽车智能化的变革已经如火如荼,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安全方面,通过ADAS功能的加持,大大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性。但是,我们也看到智能汽车现在的水平距离真正消费者满意的体验还有非常远的距离。

我们在测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很多功能并没有让消费者能够达到安心、省心、贴心的期待。所以对于这样一个活动,地平线去赞助是因为有两个初心:第一,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评选让消费者更加充分的认知到ADAS和智能座舱的智能化功能,以及它的使用边界,避免过分使用带来更多的风险,也从而使得整个行业通过消费者的认可,能够进一步发展状大;第二,从行业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能够使得整个行业的生态呈现一个更加健康发展的水平。

接下来,我来谈一谈地平线在过去数年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绩,以及我们对汽车未来发展的思考。

当下,整个汽车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它变成了一个四个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有了自我进化的能力,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不仅仅是我们所认为的"软件定义汽车",更重要的是"数据驱动的进化"。所谓的智能汽车本质内涵并不是有多少固定的智能化功能,而是可以持续不断地在数据的加持下进行功能的迭代。

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的底层基础是什么呢?答案就是:算力。今天我们注意到,特斯拉在L2.5级的车辆上配备的算力已经达到144T,可以说智能汽车对于算力的需求将是一个黑洞。

我们要打造软件定义汽车,如果没有底层充足的算力保证,这一点做不到。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汽车的使用往往是十年以上,而计算平台受摩尔定律的驱动往往三年就需要更新。所以在这里,我们不但要做到软件和硬件的分离,同时要做到机械和电子的分离,能够使得在整车的生命周期里更新里面的计算平台,才能够支撑在未来软件不断的迭代对于算力的需求。

所以通过硬件预埋、算力超配的形式,以及整体计算硬件的更新去保证在整车的全生命周期内这样一个持续更新进化的能力,是一个实现智能汽车的物质基础。

我们今天谈智能汽车品牌,品牌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是体验,是跟之前动力的体验完全不同的感觉。举几个例子:比如说观感,可能你会把你的宠物、包包落到车上,如果车内有摄像头它可以检测出来,在你离开车的时候提醒你;再比如个性化服务,通过识别你的面部表情,自动推荐你所喜欢的内容;再比如通过实景和感知信息结合在一起,尽量减少你的分心程度,去主动提醒可能遇到危险,所有这一切的功能都使得消费者的体验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但会有整车智能汽车的品牌,同时还会对智能化功能产生单独的品牌。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去看IT行业发展的历史,我们注意到智能化产品的内部还会诞生子品牌。在PC上有微软的小娜,手机上有Siri,顺着这样一个思路推演,我们相信在智能汽车领域也会出现这样的智能化子品牌。今天蔚来的Nomi已然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去成立一个独立的品牌。

在这样一个品牌的背后是什么?是智能化能力的加持,这样的能力可能来自于语音识别、可能来自于手势的识别,以及眼球跟踪这样底层的感知能力。这对于上游的智能化零部件供应商来讲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不但有仪表、有大屏,同时还要对人的主动感知的能力。所以在这方面地平线做了大量工作,也非常感谢长安,跟地平线共同打造了一个在智能座舱的计算平台,使得像手势、语音、眼球跟踪、疲劳检测这样的功能得以实现,进而打造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

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在下雨天的时候语音识别功能特别不好用,因为外界的噪声特别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唇语和语音识别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大大的降低语音识别的错误率,从而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我们也看到每一辆智能汽车有越来越多的智能摄像头。如果我们从信息密度来讲,我们看到在所有的车载传感器里面,摄像头拥有最高的信息密度,差不多比激光雷达高出一个数量级,更是远超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

今天我们看到摄像头不但数量从过去的3-5颗增长到12颗,同时摄像头的密度也从1.3兆增加到8兆(800万像素)的级别,所有这一切都带来海量的数据。这样的数据使得智能汽车对环境,无论从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大大增强,同时它对算力的需求也变得非常巨大,可以说摄像头已经成为在车端的计算最主要的需求来源。

地平线面对中国的驾驶能力深入去打磨我们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应该说,地平线的未来是星辰大海、面向国际市场,但我们深知我们起步一定是在中国、在脚下的这片土地,如果不能够针对中国的驾驶场景去打磨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我们连根据地都没有。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做了大量本土化的解决方案的打磨工作,比如说我们能够识别中国所有县市级的红绿灯和交通标识卡,这使得在未来我们打造一个更加适应中国驾驶产品的ADAS解决方案成为可能。同时,我们跟国际Tier1,大陆,还有弗吉亚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未来,我们也会看到这些顶尖级的Tier1会推出有地平线芯片ADAS解决方案,从而使得在有更多的主机厂可以打造更有本地适应性的驾驶体验。

特别感谢长安对地平线的信任,能够使得我们实现国产车规级AI芯片产业化零的突破,同时我们也看到的结果就是相互成就,UNI-T因为它的高度智能化,成为今年以来中国智能汽车行业的一匹黑马,达到每月销售超过1万台的水准。

我们知道,未来自动驾驶一定会是迈向L4级,现在我们L4还处于一个局部场景的状态,我们和奥迪已经打造了L4自动驾驶车队,去赋能奥迪能够在延崇高速这样一个非常典型的场景下去实现L4级的自动驾驶,在未来也可能会在冬奥会的现场。

同时,我们会赋能更多的中国L4初创公司,比如说新石器,通过去赋能他各种各样的创新,比如说面向零售行业的自动驾驶场景,去加速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我们相信,自动驾驶的落地本身不是一个跃迁的状态,而是通过不断地细分场景的落地,逐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铺开的过程。

今天,我们谈智能化核心两大应用就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到目前为止这两条线大部分主机还是独立开发的。地平线的产品也很好地以一种通用化的AI能力去支持这两类应用。比如说我们增程2代既可以支持ADAS,也可以支持在座舱里面的人机交互;到增程3代我们可以做更多复杂的功能,比如说能够支持泊车,通过接入4个摄像头实现更好的自动泊车功能。

在未来,这两个大智能化功能是融合的。因为当我们智能驾驶的功能持续向上的时候,就会进入一个人机共驾的阶段,因为L4级并非一蹴而就,而人机共驾的要求,系统要对人有感知,所以迫使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发生连接,这样一个连接的结果,就使得安全性方面智能座舱的解决方案也要升级到ASIL-D的功能安全等级,客观上要求需要用同一套硬件去达到相同的安全等级。

同时随着算力的增长,单靠芯片能够处理的摄像头的数量从现在的4-6颗扩展到未来的16颗。增程5会在明年上半年推出,我们能够实现16个摄像头的支持,并且具有96T的算力,差不多是征程3的20倍,这样一个飞跃使得打造中央计算平台有了一个很好的物质基础。而通过中央计算平台的支持,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完整的感知中台,只有感知中台去融合在车内和车外的感知,从而使得更加高级复杂的应用开发成为可能,最终能够实现一个更好的软件定义汽车的开发环境。

未来,地平线会还会持续不断的去提升我们的算力,比如说到征程6阶段我们预计会达到400T的算力,从而使得在软件定义汽车实现的时候不必要过分的考虑算力的约束。

地平线根植于中国市场,当然未来目标一定是朝向国际市场,能够跟英伟达等这样的国际顶尖竞争对手一较高下,实现三分天下。今天地平线也是业界唯三能够实现车规级AI芯片量产的公司。

当前的创新已经不能够是单个公司通过逐级交付的形式去推进的阶段,而是必须要更快的速度进行创新,这就要求必须要协同创新,从这样一个塔状的金字塔模型转向一个拼图式的合作关系。我们也看到,无论是Mobileye跟宝马的合作,还是英伟达和奔驰合作,都体现这样一个理念。

在未来主机厂跟有软件能力的芯片公司的合作,应该是一个必由的战略之路。我们也很高兴能够跟越来越多的主机厂,无论是长安,广汽,还有一汽达成战略合作,去助攻我们的主机厂,加速他们的智能化方面的开发进程。

我们还有更多的Tier1,如大陆、弗吉亚等,加入这样一个创新生态。。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作为一个底层算力的Tier2去赋能我们广大的合作伙伴,组成一个繁荣创新的智能汽车生态。

汇报一下成绩,到目前为止,地平线差不多有超过20个车型定点,有10万片以上的出货。有50个正在合作项目,并且其中的6个车型已经发布。我们预计在明年整个芯片出货量将从10万量级上升到百万量级。

总结来看,地平线在整个智能汽车生态里面的定位就是一个底层的算力提供者,我们通过算力赋能,让我们的合作伙伴,无论是Tier1还是主机厂能够在智能化时代,实现软件定义汽车,打造智能汽车的持续进化能力,同时也使得能够把科技元素品牌化,重新打造品牌的内涵。

谢谢各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