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动情方能同频共振。2020年12月11日,著名摄影家解海龙做客安庆师范大学敬敷大讲堂,声情并茂开讲3个小时,全程下来都是站在讲台上且没有喝一口水,本次讲座主题是“捧起希望——照片背后的故事”。

解老师站着讲课。

解老师精彩走心的图片故事,让现场不少学子眼含泪花,认真聆听。

一名学子眼含热泪,她说解老师讲述的故事让她感同身受。

“拍风景要有天地情怀,拍人文要有悲悯情怀”,“好的摄影作品不是好看,让人发笑,是要让人思考”。讲座中,解老师频频抛出摄影金句,引发学子掌声不断。

解老师分享精彩故事引发学子掌声不断。

解海龙,1992年进入《中国青年报》,任摄影记者。解海龙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小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副主席,是南京传媒学院(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特聘导师。

1990年解海龙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用相机记录希望工程。1991年,其《大眼睛》纪实系列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1996年,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别贡献奖。

2011年,获新华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的“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贡献者奖”。

2012年,获得第二届中华艺术金马奖终身摄影成就奖。

2015年,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金像奖。

2019年12月,解海龙被评选为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

2020年12月11日,解老师在安庆长江边上创作。
解海龙讲述大眼睛背后的故事。

演讲过程中,解海龙老师也被听课的师生感动,他说在这里没有人交头接耳,除了用手机拍照外,无人低头玩手机,这是他在全国高校讲座中见到最有秩序、最有养成的学子。当他获悉这些学生明天要考级时,更是赞叹学子们的定力。

解老师说,他之所以要站着演讲,是对听众的尊重,就像他拍这些贫困学子时,他的镜头大多是仰视。

一位年近七旬,无数荣誉等身的摄影大家在莘莘学子面前如此谦卑,自然让孩子们心生敬意,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树起别样的标杆。

讲座结束后,一位传媒学生跑到台上对着解老师深深一躬,动情地说:要像解老师一样做个用镜头改变别人命运的摄影记者。

现场座无虚席,连过道上也站满学生。
解海龙三十年四处奔波帮助无数失学孩子重返校园,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三十年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心知肚明。

3小时后,讲座结束后,学子们排着长龙请解老师签名寄言,对于每个学子递来的书本,解老师都会思考一翻再下笔,而非草草签上自己的名字。在解老师眼里、心中,每个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都得以诚相待,并期望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们,将真诚相续,彼此温暖。

安庆师范大学陈冬老师如是说:非常感谢解海龙老师做客敬敷大讲堂,为我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满满的感动。我们尽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改变和成就他人,这是我们的成就,是我们的价值。而我们也在这种付出中,锻造了自己的能力,获得自己的成长。成就他人和成就自我,是不矛盾的。

解海龙寄语学子,鼓励他们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