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化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周二表示,已签署与特斯拉在未来五年内提供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协议。协议未透露具体的采购数量,但在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中,该合同的总价值在2021-25年期间总额为6.3亿美元至8.8亿美元。

自特斯拉于去年12月开始从其上海工厂交付首批汽车就已经搭载了赣锋锂业的三元锂电池。而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及经济问题,特斯拉年缴税额必超20亿的对赌协议成为了特斯拉的心患,一方面降价压价格,另一方面担心电池产能不足,所以四川雅化成为其产能的保障。今年5月,雅化的产能增加了一倍达到4万吨氢氧化锂,但是由于需求下降行情下调,低价也是特斯拉现在入手的主要原因。

不过,特斯拉的噩梦从今年才刚刚开始,由于中国电动车的核心产品今年才开始走上正轨,之前一直由Model3统治中高端市场,在霸榜的背后却都是危机。在埃隆·马斯克带领下的特斯拉一直固步自封,以利润最大化为主旨,而且特斯拉在三电上的核心技术已经落后且不稳定,而纯靠大数据与分析的软体也在由中国品牌逐渐赶上。到2021年,特斯拉面临的竞争性攻击的广度将比以往更大。

特斯拉能否捍卫其在中国的领先地位,将成为其是否能赢得对赌协议以及收益增长的关键。虽然电动汽车仍然在起步阶段,但是中国的电动汽车已经在穷追猛赶,特斯拉在中国的命运也将显示出它是否可以成长为真正的全球汽车制造商。今年由于疫情以及全球尤其是美国的宽松政策下,该公司的股价今年上涨近700%之后,泡沫也成为特斯拉的一大风险。

本地领军品牌小鹏、理想以及蔚来.组成的联盟,已成为对抗这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公司的前线。这三家初创公司都在美国上市,并得到了政府或互联网巨头的支持,而其产品、品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售后保障甚至优于特斯拉的情况下,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迅速赢得了大量的粉丝,其电动SUV、轿车的销量在2020年也有所增长,其股价也随着电动车概念而飙升。

根据当地注册数据,中国是特斯拉之后仅次于美国的最大市场,今年这个亚洲最大经济体的销量突破了12万辆。特斯拉不断提高上海的产量并降价,促使分析师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将在其销售和收入中占更大份额。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Dan Ives在12月21日的研究报告中表示,特斯拉在中国销售的Model 3轿车的利润率高于其在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到2022年初,中国可能占特斯拉销量的40%以上,而现在约占20%。美国和欧洲的COVID-19疫情还在持续增长,大部分国家的需求也受到了抑制,但中国市场仍然是仅有的销量正增长国家。

马斯克表示,随着特斯拉的旗舰级giga 3超级工厂的竞争优势,中国可能会在2021年和2022年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需求,尤其需要等待特斯拉的是Model Y,预计最早2021年就在国内销售。在12月初,谍照信息反馈了大约40辆Model Y在全国测试。

目前中国三四线城市开设了多个特斯拉中心,这些城市包括潍坊市、临沂市等等。同时,除大型城市外,它还在包括石家庄和海口在内的较小枢纽中加强其公共和政府关系团队。特斯拉也在上海也开始生产超级充电桩,这是其在为更多城市扩展充电网络而布局,完成了第500个充电站,朝着650个充电桩的年度目标迈进。

中国乘用车协会预测,特斯拉明年将在该国销售多达28万辆汽车。尽管这代表着2020年的惊人增长,但仍将有80%以上的增长空间。PCA预测,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将达到170万辆。这也意味着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将超越特斯拉的销量,里面不乏像蔚来(Nio)、小鹏(Xpeng)、理想(Li)、上汽通用五菱和比亚迪。而小鹏和理想两家公司的总和已经接近特斯拉的月度销售记录。三家中最大的蔚来稳步提升了其电动SUV的销量,其售价比特斯拉的Model 3高出40%。该公司的零售策略包括设有展厅,休息室,工作区,剧院和甚至是针对客户孩子的露营活动,以社交圈曾为核心推动企业文化进程。Nio首席执行官威廉·李(William Li)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在今年早些时候的降价增加了一些压力,但随后的降价未能产生类似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品牌凭借实力压制了特斯拉。同样,小鹏的销售增长也很惊人,这得益于小鹏P7与特斯拉Model3的降维打法。利用最近的股价上涨,本月通过出售额以外光股票筹集22亿美元。

特斯拉及其中国竞争对手也面临着共同的威胁:传统汽车制造商迅速转向电动汽车。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到2023年在中国推出八款ID系列电动车型,而梅赛德斯·奔驰已经推出了EQC电动SUV,并计划将其纯电池驱动的汽车阵容扩大至至少10款。尽管它们在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仍然很小,但尚未进入前十名,但传统巨头却拥有庞大的经销商,服务和供应链网络。同时,政府正在尽最大努力,通过补贴和限制措施,将消费者和传统汽车制造商由高能耗的产品向新能源引导。目标是到2025年使电动汽车占市场的20%,高于目前的5%。

随着大量的刹车门事件、低质的品控、落后的技术、昂贵的维修成本、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崛起、欧美日老牌汽车企业的电气化,特斯拉的未来在何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