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采儿「虎妈式餐桌规矩」火了,

一句话回怼朱丹:这只是最基本的礼仪 

慈怀妈妈

2020-11-25 15:05

应采儿「虎妈式餐桌规矩」火了,一句话回怼朱丹:这只是最基本的礼仪

作者:C妈

来源:CC爸妈(ID:cc-bama)

记得《童言有计》有一期节目中,有嘉宾称赞应采儿很会选菜,不多不少,刚好够所有人吃,不浪费。

应采儿表示,自己深恶痛绝铺张浪费的行为,并且分享了自己家的餐桌教育:

告诫儿子不要浪费食物;

不可以把菜都转到孩子面前,让孩子先吃;

不让孩子在饭桌上拥有特权感;

家里不是餐厅,有什么就吃什么。

朱丹不以为然,认为应采儿给孩子定了太多的规矩,其实有的时候并没有大人想得那么复杂,是“小题大做”了。

应采儿「虎妈式餐桌规矩」火了,一句话回怼朱丹:这只是最基本的礼仪

应采儿回复也很干脆:“这不是规矩多,这是基本礼仪。”

应采儿「虎妈式餐桌规矩」火了,一句话回怼朱丹:这只是最基本的礼仪

在最新一期的《新生儿日记》里,应采儿再现「虎妈式餐桌规矩」。

虽然抱着二宝,自己也吃着饭,手忙脚乱之余也不忘看小小春吃饭。

结果小小春吃饭的时候,掉了满桌饭粒,她马上怒斥。

吃完饭又随手把筷子放桌上,应采儿严厉警告。

应采儿「虎妈式餐桌规矩」火了,一句话回怼朱丹:这只是最基本的礼仪

没想到这次节目播出后,广大网友对应采儿的回应纷纷点赞。

呼声最高的观点大约就是,这届父母给到孩子的“宽容”过多了,打的是宽容之名,行的却是放纵之实。

一旦父母给的自由“过了火”,娃就显得自由有余,而规则(教养)不足。

应采儿「虎妈式餐桌规矩」火了,一句话回怼朱丹:这只是最基本的礼仪

为什么应采儿这么

注重餐桌礼仪呢?

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过:

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就可以知道你父母的生活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因为饭桌上的细节,藏着一个孩子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展示的是人最真实的一面。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武汉一个1岁半的小女孩,因为在吃饭的时候,边走边玩。

不小心摔了跤,筷子插进嘴里,深入颅内,并且还有2厘米插入了小脑。

应采儿「虎妈式餐桌规矩」火了,一句话回怼朱丹:这只是最基本的礼仪

万幸的是,经过抢救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当时有人在新闻底下评论,为什么要给孩子用筷子呢?我家孩子都5岁了还不敢给他用。

其中点赞量极高的留言写道:

“这位划错重点的妈妈,这不是用不用筷子的问题,明明是吃饭时边吃边跑的问题啊?如果把筷子换成别的,也是不安全的。”

教育学家尹建莉老师曾说过:“父母是最好的老师,餐桌是最好的课堂,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这个课堂上出现问题看似小,但背后隐藏的是会影响娃一生的大问题。

应采儿「虎妈式餐桌规矩」火了,一句话回怼朱丹:这只是最基本的礼仪

常见的这几个小问题,

你家有吗?

1、玩食物、扔餐具、不坐餐椅、边吃边玩

对应的隐藏行为——没有规则意识

孩子1岁前后玩食物、扔餐具,那是探索无可厚非,可以允许。

但,如果娃大了还扔食物/餐具、不坐餐椅边玩边投喂,那就是助纣为孽了。

这不是探索的问题,而是没有规则意识。

不要总觉得娃还小不懂,大了就好了。

哪怕只有10个月的孩子,如果每次开始扔食物时都被抱下餐桌,几次之后他也能明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餐桌上扔食物是不允许的。

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孩子明白他哪些行为是被不接受的,在这件事上是有规则的且必须要遵守的。

事小没错,背后反映的是父母纵容导致的孩子没有规矩意识,小事如此,往后大事只会更难管教。

应采儿「虎妈式餐桌规矩」火了,一句话回怼朱丹:这只是最基本的礼仪

2、需要家长哄着/追着/放着动画片才吃

对应的隐藏行为——没有自己承担责任的意识

要说这个问题都是大人惯的,肯定没啥争议。

但肯定也会有很多人辩解:我也不想这样啊,这届娃太难搞啊,你不哄着,他真就不吃,个个都是修仙派,天生好像不饿,好像吃饭都是给大人吃的。

其实,如果娃偏要“有条件”的吃饭,那么好,我们就减少这顿午饭。

到晚饭之前不提供零食(要事先藏起来,别到时候让娃感觉被故意针对),然后带他下楼狂奔。

让娃到下一顿饭时已经饥肠辘辘,肯定不逼不哄,也会好好吃晚饭。

有爷爷奶奶肯定跳出来不干了,何必呢?多大点事儿啊?

如果连吃饭这种基本生存问题,娃都不自己承担责任,都要父母帮他承担。

那他日后面对更加枯燥的学习、工作生活,你指望他能生出多大的内驱力?

孩子最初是不会讨价还价的。

如果没有大人最初的主动提供打发/诱惑孩子,就不会有后来的,不喂不吃、不看电视不吃。

连自己饥饱问题都能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拿来威胁父母,那还有头吗?

你不满足我XXX,我就不练琴/不读英语/不上学/不上班/不工作,指日可待。

3、挑剔食物,恶意评价饭菜

对应的隐藏行为——不知道感恩

很多孩子一上桌,就变成品鉴大师:这个不好吃、那个难吃死了、妈妈你怎么不把鱼刺剔干净、奶奶你包饺子为什么不放肉?

你看不到一丝一毫别人给他做饭的感恩,却把全家围着他的喜好做饭这件事当成了理所应当,仿佛养出了一个白眼狼!

是啊,到底是谁养出了一个白眼狼?

其实将一切当做理所应当,错并不在他们,而是我们本身的教育出了问题。

孩子应该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甚至包括你的父母,理所应当的为你做任何事。

有人愿意凭你的喜好行事,那是因为爱你,不是因为欠你的。

平时家庭饮食也不要娃爱吃啥就做啥,或者刻意强调,这都是你爱吃的/都是专门为你准备的。

那些大人喜欢但孩子不喜欢的食物,也不需要避讳,孩子需要知道,这世界不是围着他转的。

我跟C爸都爱吃辣,有孩子前无辣不欢,有了CC后,也并不会因此就完全杜绝辣。

有时候做的恰好是CC喜欢的,比如鱼,她也会抗议,“为什么鱼要做成辣的水煮鱼,我吃不了了。”

有时候奶奶也会说,顾着孩子做成清蒸不好吗?

是好,但不必次次都如此。

这顿吃不了鱼,可以吃别的菜,这顿吃不了水煮的,下顿可以吃到清蒸的。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后来CC学会了吃辣 ,夹一片,碗里涮几次。

不想养出白眼狼,得先让他学会尊重别人的喜好。

除此之外,得让孩子看到你的付出。

饭前帮忙摘菜洗菜、饭后帮忙收拾碗筷……我经常使唤CC。

我家奶奶也总觉得我“小题大做”。

但这点“小活儿”累不坏她,却能让她看到别人的付出,让她明白自己的“坐享其成”是别人付出辛苦换来的,而这种付出是相互的。

孩子必须从行动上学会心疼父母/家人,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心疼,他怎么可能心疼更多人?

不懂心疼他人的成年人婚后多招人烦,这十分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幸福指数。

应采儿「虎妈式餐桌规矩」火了,一句话回怼朱丹:这只是最基本的礼仪

4、把菜全部挪到自己旁边(吃独食);

对应的隐藏行为——自私

还有很多人“偏爱”娃的方式是,想吃啥就做啥,喜欢哪个就直接把盘子放在娃跟前。

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我喜欢的理应放在我面前、而且只能是我的”吃独食的习惯。

我家奶奶是个特别疼孩子的老人,每次做了CC爱吃的,都会立马放到孩子面前。

如果是CC格外爱吃的一些小甜品,还会追加一句,没人跟你抢,你爱吃都是你的。

那些甜品确实我跟C爸都不爱吃,但我每每都会打断奶奶,“所有的食物做出来都是给大家吃的,所有人都可以吃。”

并且,会拿一块放自己嘴里。

CC眨巴着眼睛看着,欲言又止,我知道如果我不制止,那么某一天,她可能就会理直气壮的脱口而出:谁吃我的甜饼/酸奶/鸡排?

我就是不想她养成吃独食的习惯。

别人给的心安理得接受,自己想吃的就占为己有,这就是自私的表现。

让孩子不再吃独食第一改变就是,不将娃喜欢的饭菜单独放在娃面前。

同时引导孩子观察或者大人主动提及其他家人的爱好,比如,爸爸爱吃木耳,奶奶爱吃鸡蛋。

不能让孩子行事“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只有“看得见”别人,才不会那么自私。

应采儿「虎妈式餐桌规矩」火了,一句话回怼朱丹:这只是最基本的礼仪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孩子之后,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孩子很多小事背后折射的都是大事。

小事觉得无所谓,不重要,那么重要的事情/时刻到来时,铁定会掉链子。

养孩子是一个系统操作,很多人喜欢抓大(学习、技能)放小(习惯、行为),结果最后,却可能因小失大。

*作者: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儿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