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寶開開心心的出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過了一會兒就聽見他氣哼哼的回來了。

我好奇怪,平日裏在外面玩耍都是捨不得回家的小寶,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結果小傢伙進屋裏就撲進我懷裏,一臉的委屈,眼淚汪汪看着我:“媽媽,今天和小朋友們過家家,他們又讓我做壞蛋!我好生氣啊,不想和他們玩了!”

哦,原來如此!小寶在外面受“委屈”了啊!

【第一步:先以肢體的安撫爲主】

我緊緊的抱着他,孩子不管在外面受了怎樣的委屈,先安撫安撫啊!

小寶在我懷裏又憤憤的說:“我以後再也不想和他們做朋友了。每次都讓我做壞蛋,上次我都和他們說好了,大家輪流做壞蛋,我才答應先做壞蛋的,結果這次還讓我做。”

聽他這樣講,我大致瞭解了情況。

【第二步:靜靜的聽孩子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故事】

今天和小寶一起玩耍的是小區的另外兩個同齡的孩子,其中一個小女孩年齡稍微大一點點,小寶最喜歡和她玩,還有一個小男孩和小姑娘在同一個樓棟,他們自然是親密一些的。

所以呢,這個小女孩自然而然就有了“指揮權”,總是她來號召孩子們在一起玩什麼、怎麼玩;而小男孩們也很樂意聽她的安排和指揮。

這幾次小女孩總是帶着幾個孩子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她自己做“公主”,讓另一個小男孩做“士兵”,小寶就是“壞蛋”。

上一次是我帶着小寶一起在外面玩的,當時這樣的分配小寶就非常不樂意,我告訴他過家家總是會有好人和壞人,大家輪流來做就好。

於是小寶就和小女孩一起商量,同意這次自己做壞蛋,但是下一次就不能再繼續做壞蛋了。

結果今天在一起,小女孩又讓小寶做“壞蛋”。

這次是姥姥陪小寶一起出去的,我聽姥姥說,當時小寶就爭辯說上次已經講好了,這次他不做壞蛋了。

小女孩很強勢,告訴小寶,你要是不做壞蛋就不和你玩了。

小寶很委屈,轉身就跑回家了。

這還真是小寶的性格,寧可不玩,也不願意委屈自己;但是回到家裏就會難過。

【第三步:認同孩子,並開始嘗試幫助孩子分析問題】

“媽媽,媽媽!”小寶膩在我身邊,喃喃的說:“要不,你去和他們說說,不要讓我做壞蛋了吧?”

哦?我抱着小寶問:“要是每個小朋友出去玩的時候,都讓媽媽替他解決問題,那麼是小朋友們在玩,還是媽媽們在玩啊?”

小寶搖搖頭:“可是,可是他們總讓我做壞蛋,這對我太不公平啊!我不開心!”

“你不開心,我也跟着不開心啊!”我認同着小寶:“可是,我們就這樣在家裏不開心,首先是傷害的是我們的心情;其次是別人並不知道也不理解啊!”

“那怎麼辦?”小寶繼續哼哼唧唧。

我也繼續摟着他:“想辦法解決問題啊!比如你選擇了不和他們玩是一種方法;再比如你可以和他們講清楚你的不開心也是一種方法;還有你也可以和他們商量換一個新遊戲,是不是也是一種方法?”

“可是我說話他們不聽啊!”小寶有些沮喪。

“不聽的原因也會有很多。比如你沒有講清楚新遊戲的規則;再比如你還不夠強大,所以要開始訓練自己啊……”我撓着小寶癢癢,逗他笑。

【第四步:不急於求成,不鑽牛角尖,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看着小寶的情緒依舊有些低迷,我換了一種角度,繼續補充:“你知不知道,所有有能力成爲壞蛋的人,都是很厲害的人?”

小寶抬頭看我。

我繼續:“滅霸厲害不?差一點點就毀滅了全人類、全宇宙;怪獸厲害不?奧特曼總是歷盡磨難才能在最後關頭打敗它們;女巫厲害不?光頭強厲害不?……”

隨意的列舉了幾個小寶平日裏比較喜歡的角色,還真是一下子鎮住他了。

我又絞盡腦汁的“歪曲”事實:“你看,壞人其實都很強大,如果壞人想要變成好人,一定就是那種最最了不起的好人;只不過他們走錯了方向,才能了壞蛋。”

小寶似懂非懂,但是看着沒有那麼委屈了,也從我懷裏抬起來頭,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

我見有效果,繼續說:“所以呢,你拿到了壞蛋的角色並不可怕,關鍵在於你要怎麼做。你同樣可以保護公主啊,也可以和士兵做朋友啊!”

小寶又委屈上了:“可是他們要打壞蛋,不和壞蛋做朋友!”

“不要緊啊!”我再次緊緊抱着他:“你可以主動和他們做朋友,表達你的善意。很多時候,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啊!想做好人還是壞蛋,不是別人給予你的,而是自己給予自己的。”

呵呵,對於4歲的小寶,說這些話貌似有些深奧,不過我慢慢地講,他慢慢地長,總有一天,他會明白的。不是嗎?

不管怎樣,小寶看起來開心了一些。

其實孩子世界自有孩子世界的準則,他們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開心、沮喪、挫敗以及難過中,感悟着這個世界,感受着生活,從而成長的。

作爲家長,可以守護孩子的童心,可以呵護孩子的脆弱,可以保護孩子的成長,但是卻沒有辦法代替他可能面對的一切。

所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爲了孩子,當爲之計深遠纔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