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昂的房价,一些尚未买房的人大概会有徒叹奈何之感,难道很多人真的从此买不起房了吗?

就目前很多城市的房价而言,的确与工薪阶层的收入有些脱节。

经过近几年房价的疯狂飙涨,不少城市的房价动辄上涨了两三倍。不用说一二线城市,即便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纷纷破万。

而三四线城市工薪族的收入普遍集中在四五千元左右,以这样的收入去买房是需要一些勇气的。

拿一套总价100万的房产举例,首先要拿出三十万左右的首付款,这几乎会掏空一个普通家庭一两代人的积蓄,然后每个月需要风雨无阻地偿还三四千元的房贷,如此算来,买了房子,再加上日常消费开支,很多家庭基本就会处于月光状态。

但是这并不意味一些中低收入的人从此与买房绝缘,只要愿意放弃对房子过于偏重的投机心理。

目前有不少城市都已经推出了共有产权房。这种房子与普通的商品房显然有一定的区别。

顾名思义,共有产权房并不完全属于购买者,购买人可以购买20%的产权,剩下的百分之80%的产权属于国家,但这一点也不影响购房人居住使用。

一套普通的商品房可能会卖到100万,而共有产权房也许只需要20万就能买到。

就居住这一基本功能而言,共有产权房和普通的商品房没有任何区别。落户、子女入学,水电暖燃气费用完全一样。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让一些买不起房的刚需者终于有了盼头。

但共有产权房面世之后似乎遭受了很大的冷遇,许多人都不买账,这到底是为何?

由于共有产权房没有任何炒作空间,炒房者自然不会感兴趣,这一点不难理解。

问题在于,收入不高,买不起普通商品房的刚需者也对共有产权房不理不睬,这不免就让人感到多少有些困惑。

对很多人而言,房子不仅是居所,还关系着面子,房子甚至被当成了人际交往的一个通行证。

一些人担心买了共有产权房之后,会没有安全感,可能连丈母娘这一关都通不过,还会被身边的人取笑。

当然,关键在于,买房者都非常看重房子的投资功能,这一点在很多人的眼中甚至大于居住本身。

买房者基本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企图通过买房让财产升值保值,甚至实现财富自由。

换句话说,目前,不用说职业炒客,即便是刚需者,在买房的时候也多少会带有一定的炒房思维。

这就导致了普通的工薪族也愿意和敢于使用资金杠杆,甚至在收入和房价不匹配之时买房。

显而易见,房子在很多人眼里并不仅仅是住这么简单,它被赋予了太多使命和意义。

正是由于全民炒房的思维作祟,房子的金融属性过重,被普遍当成了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手段,导致很多人产生了巨大的热情和勇气,在超出了自己经济实力的情况之下买房。

房住不炒,已经是清晰而明确的定位。

但炒房就像是飞奔的列车,自身带有很大的惯性,一时很难刹住。

实际上,我们并不缺房子,当前仅空置房的数量就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也并不是买不起房子,这一点从共有产权房受冷落就能看出。

但仍然有很多人感觉“一房难求”,正是因为对“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一基本概念的认识发生了偏离。

房子回归居住本质是大势所趋,只是要接受这一点的确需要勇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