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从科技科创板IPO审核“已问询”,AI四小龙“第一股”花落谁家?

2021年元旦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云从科技的科创板IPO审核状态更新为“已问询”,标志着其上市进程进入了实质性审核阶段。

云从、依图、旷视、商汤四家公司,并称为国内AI领域计算机视觉“四小龙”,“AI第一股”将花落谁家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

其中,旷视科技最早启动港股IPO但搁浅至今;依图科技科创板IPO早于云从启动,自2020年12月1日显示“已问询”状态后,未有新的进展;商汤科技IPO计划时有传出,但至今并未官宣。

照目前进展来看,“AI第一股”的最大竞争将在云从和依图之间产生,二者的招股书对比成为一大看点。有业内人士认为,云从IPO进行得比较顺利,有可能领先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之下,AI技术显现出惊人的威力,令市场对其前景充满期待。但在资本市场,AI行业近年来被认为“雷声大、雨点小”。在此情境下,云从和依图冲刺科创板,市场对其估值如何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烧钱”的独角兽

提起国内AI四小龙,“烧钱”是浮现在很多投资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

随着旷视、依图、云从先后披露招股书,市场终于有了一次集中观察AI独角兽的直观视角。

2019年8月,旷视打响了AI独角兽上市的第一枪,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其中,旷视科技的体量是最大。

据招股书,2016年-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分别实现营收6780万元、3.13亿元、14.27亿元、9.49亿元。净利润方面,旷视科技亏损额竟随之扩大,同期,净利润分别亏损3.43亿元、7.59亿元、33.51亿元和52亿元。

依图科技的亏损额也在逐年扩大。2017-2020年上半年,依图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71.89万元、3.04亿元、7.17亿元和3.81亿元;同期,依图科技净利润分别为-11.66亿元、-11.61亿元、-36.42亿元及-12.99亿元,合计亏损高达72.68亿元。

相比之下,云从科技的亏损情况要好得多,其营收规模略大于依图,但净利润亏损规模小于依图。2017年-2020年上半年,云从实现营收分别为0.64亿元、4.84亿元、8.07亿元以及2.2亿元,净利润亏损额分别是1.06亿元、1.8亿元、17.08亿元、2.86亿元。

从三家公司的解释来看,亏损逐年扩大原因一致,一方面,由于AI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上升, 公司优先股公允价值相应上升导致账面亏损;另一方面,则是持续的研发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身后各自站着的投资机构十分亮眼。旷视的最大股东是阿里系,还有国新控股旗下公司、鸿海精密、阳光保险、联想创投、中银集团等知名股东。依图科技的知名股东有红杉资本、高瓴资本、云锋基金、真格基金等。

云从科技的股东数量高达57名,其中不乏国资背景,如南沙金控、国新资本、上海联升、广东创投等国有股东。云从创始人兼CEO周曦出自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云从的前身也由中科院人脸识别研究团队孵化而成,中科院也是云从股东之一,这使得云从科技有了“AI国家队”之称。

A股上市公司佳都科技持有云从科技7.82%的股份,前者同样专注于人脸识别技术,早在2015年4月就投资参股云从科技,2017年11月再度参与云从B轮融资。佳都科技表示,“云从是境内从事人脸识别技术领先的企业,公司基于对云从技术和发展前景良好的判断而进行投资。”

随着旷视IPO搁浅,“AI第一股”或在云从和依图二者之中产生。依图的科创板IPO申请于2020年11月4日获得受理,12月1日显示为“已问询”,但一个月过去了,依图的回复函还未发布。云从的科创板IPO申请于2020年12月3日获受理,12月31日显示为“已问询”。如果顺利,云从IPO或将率先落地。

关于云从科技的上市进程,1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公司董秘办询问相关情况,工作人员记录下记者提问后,表示会转达相关领导,截至发稿,尚未回复。

AI风口与泡沫

上市不是终点,上述独角兽们依然面临技术和商业化上的竞争,同时也将真正接受大众的检验,如何消化存在的估值泡沫是一大压力。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旷视科技估值最高,达300亿元,云从科技估值为200亿元,依图科技估值为140亿元。

从上述业绩数据来看,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是,三家AI独角兽净利持续亏损,估值不断攀升。在高估值之下,近年来,市场开始频繁提及“AI泡沫”一词。而旷视科技赴港上市计划搁浅,似乎成为该词的一个注解。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国平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9年下半年,人工智能企业要想再融资其实已经变得有难度了。在人工智能比较热的时候,有很多本来第二、第三梯队的公司挤进来,但实际上不太可能有那么多公司同时去做比如人脸识别、医疗影像等。但对于头部公司来说,还没有到泡沫的程度。”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此前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人工智能行业泡沫属于正常现象。”

“整个AI行业不赚钱,一直在亏损状态中发展。IPO预示着企业依然缺钱,而且缺口不小。企业原本可以通过风险投资融资的道路已经走不通,只能借助于股市来满足自己越来越大的资金需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某券商前高级副总裁兼互联网首席分析师张孝荣对记者说。

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AI公司将目光集中投向了资本市场。从募资规模来看,云从的资金需求低于依图,前者拟科创板募资37.5亿元,后者募资金额为75.05亿元。

关于AI独角兽上市之后的估值,受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认为决定性因素在于技术创新,包括自身业务、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甚至股东结构。

“关于AI的估值,没有共识,最终看市场,政策和公司业绩等几个因素。这些企业未来面临挑战主要在于创新性技术的研发,其次是新技术的应用,再次是尽快缩短商业化发展的时间,尽早盈利。”张孝荣说。

对比之下,云从有何技术优势?张孝荣认为,“目前来看四小龙之间的技术差距不大,都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从金融与安防领域赚钱,竞争优势不明显,主要差异在于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应用领域,比如云从更侧重于银行,依图侧重于各种医疗领域。”

(作者:张赛男 编辑:朱益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