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1年料有温和通胀 货币政策或前紧后松|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2021年金融业前瞻 

文 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冉学东

摘要:明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将大概率在边际上相对收紧,但相对2020年前半年的宽松和后半年的收紧,将会出现前半年的收紧和后半年的宽松,这是由于前半年可能因为经济复苏力度较强,央行将会在货币信用方面采取相对谨慎的措施,而后半年或第三季度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央行的货币信用将重新边际上宽松,不过起伏不大。

2021年经济最大的变量是疫情,而影响疫情的决定因素是疫苗的大范围接种。

2020年11月9日,辉瑞制药宣布与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共同开发的新冠mRNA疫苗BNT162b2获得重大进展,全球市场反映强烈。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大范围接种,拜登誓言要在他执政的前100天里让美国人接种1亿支疫苗,由于疫苗需要接种两次,这意味着1亿剂疫苗将够大约5000万人接种。

在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国药集团的一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附条件上市后,北京、武汉等多地已开始对重点人群进行接种。2021年1月1日至2日,北京市共接种新冠疫苗73537剂,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全市已有220个接种点启动使用。目前一些小县城的出租车司机和医务人员已经接种,接种速度会超预期加速。

全球经济将在疫情结束后恢复,这是几乎所有人对于2021年的期盼,不过欧美国家的经济复苏仅仅限于疫情所打断的需求、供应链和供给,或者明年年内还能恢复不到疫情前的水平。

就中国经济而言,由于去年疫情控制较好,经济恢复也比较好,以前前被阻断的供应链、需求等也大多已经恢复,投资受地方财政和债务限制,今年将继续回落。由于政府对经济发展无虞,今年将在金融方面,也就是需求侧加大对房地产投资的限制,甚至对个人需求的限制都是相当有效的,房地产投资明年铁定下滑。消费受结构性等复杂因素影响,收入分化比较明显,去年消费就疲软,今年也不会出现明显上涨。

唯一的亮点是外贸,外贸仍然是出口。今年受境外疫情对医疗物资的刚性需求,我国出口创下历史新高,不过医疗物资的需求随着疫情控制进一步下滑,这部分需求会收敛,而境外疫情控制后,经济强劲复苏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和大宗商品的需求会爆发,这会影响中国的通胀水平。

许多人认为货币超发,必然引发通胀,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货币超发仅仅是存款高,存款可以进入房地产和股市等资产,由于受生产过剩,互联网成本降低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货币难以在消费领域进一步活跃,物价很难上行,全球皆如此。

2020年影响国内通胀最大的核心因素是猪价进入拐点,猪价进入下行周期,拖累CPI持续回落,导致核心CPI大幅回落至0.5%,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收入和线下消费等冲击,物价持续回落,到了2021年,猪肉价格还会持续疲软。

国内疫情完全控制,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年初的价格下行,年中的触底反弹,在年末迎来爆发式增长。普氏62%铁矿石价格指数一路从93.2增长至159.2,年内涨幅达到70.8%。电解铜、焦煤、浮法平板玻璃单日价格刷出近7年来新高。

受国外需求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将导致2021年PPI的回升,大宗商品在2021年还会继续回升,这些都会影响到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和企业原材料价格,PPI传导到下游消费短有一个时滞,可能会引发今年第二季度通胀上行,但一般认为不会超过3%,这也是主要受消费潜力的拖累,物价也将是一个前扬后抑的状态。

明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将大概率在边际上相对收紧,但相对2020年前半年的宽松和后半年的收紧,将会出现前半年的收紧和后半年的宽松,这是由于前半年可能因为经济复苏力度较强,央行将会在货币信用方面采取相对谨慎的措施,而后半年或第三季度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央行的货币信用将重新边际上宽松,不过起伏不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