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员》开播以来的口碑就不怎么好,参赛的选手有大半是流量明星,结果选手还没淘汰,当导师的于正先被淘汰了。而表演五分钟点评半小时的流程,也是明显的本末倒置,有故意制造话题效果的嫌疑。在最新一期节目中,仅存的一位导师章子怡还被质疑双标,并有网友扒出她的一些黑历史来打脸她的点评。

第三期节目的第一场表演,就把场上的矛盾推向最高峰。由金莎和金子涵表演的《三十而已》片段因为质量太差而遭到所有评委的灭灯,才表演不到三分钟就被喊停。接着导师章子怡和几位评委嘉宾都进行了犀利点评,确实金莎把原配演得婊里婊气像小三,金子涵则毫无表演基础,只知道机械背词。

慢慢地,点评就从演技延伸到艺人该不该跨界当演员的问题上,众位嘉宾都表达了各自的看法,章子怡也侃侃而谈,劝金莎和金子涵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还拿自己举例称要她们演员去台上唱跳也会做不好。

说到情绪激动时,章子怡还质问两位选手“为什么一定都要当演员呢?演员这个职业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所有人都要到这来分一杯羹。”直接就将话题上升到了整个行业的高度,美其名曰“尊重演员这个身份”。

客观来讲,金莎和金子涵的表演确实很糟糕,被喊停被批评也是合情合理,就是章子怡讲的不要轻易跨界也没问题,问题就出在章子怡这个人身上,由她来讲这些话难以服众。因为此前她对待孟美岐、谢可寅等年轻爱豆时的态度可不是这样,那时并没有提什么“分一杯羹”这样的话,甚至还特意发文鼓励。说明她的立场根本就不是认为爱豆不该跨界当演员,关键在于演技而已,如果是这样那么章子怡就没必要上升到整个行业的高度,直接就事论事点评演技就可以了。

其实,关于跨界的问题,章子怡对待自己的标准也不像在节目里面说的那样。2013年的时候有一档音乐节目叫《中国最强音》,章子怡当时还不是以演员的身份跑去当导师,与另外三位导师罗大佑、郑钧、陈奕迅坐在一起显得特别突兀,别人点评音乐时她完全就是一窍不通,只能凭感觉淘汰人,标准特别儿戏。

那时的争议声一直很大,有记者还采访过那英的看法,那英评价“隔行如隔山,这是我对她的劝告。”当时章子怡跑去当音综导师,自己没有觉得不合适,如今却在节目中质问别人“为什么要来当演员?”说不是双标是什么?

此外,章子怡火的时候也经常受邀到一些晚会去唱歌,她被发现假唱的次数也不少。所以节目播出后,有很多网友都在网上反问章子怡,为什么她作为演员要分歌手的一杯羹,显然大家对她的双标已经产生了不满。

其实章子怡在这个节目里面引争议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期节目劝盛一伦不要接烂戏,也被网友吐槽“何不食肉糜”,自己起点高,出道时很幸运就被贴上谋女郎的标签,不用担心剧本资源,就拿这个标准来要求其他人,这种理想化的建议说了等于没说。

关键是章子怡自己也不是没结果烂片,以前就拍过一部4.6低分的《非常幸运》,她在里面的演技也相当辣眼睛。

所以说,当导师可以,点评也可以,但最好是就事论事。如果这一期章子怡只是点评金莎和金子涵的演技问题,相信不会有什么争议,毕竟她本身的演技是过关的,但上升到整个行业的高度,以此来道德绑架他人,就显得有些不厚道了。更重要的是她自己都没能做到她说的标准,被吐槽双标也怪不得别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