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8号,《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深化粤港澳高水平互利合作,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造成现代化建设的主引擎外,还提出以深化广深“双城”联动强化核心引擎功能。推动广州、深圳立足全局谋划城市功能布局和现代产业发展,完善发展联动机制,全面深化战略协同、战略合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双子城”,放大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着力建设“半小时交通圈”,推进建设广州至深圳高铁新通道。全面加强产业合作,协同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生态环保、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深度合作,加强在超大型城市治理、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有效联动。携手增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共同提高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支撑作用。”

一、双城合作的概念来源

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战略驱动效应,广州、深圳在创新要素跨境交流和区域间的融通更为紧密。两城政府高层之间的互动,从2019年开始,肉眼可见的频繁了很多,甚至被视为广深合作迎来最好的时代。

广州、深圳两地2019年签署了《广州市深圳市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明确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等事项。

二、双城多维比较

基于双城合作,广州、深圳在经济总量、医疗、教育、房价等方面不可避免的也会拿出来相比较。

2.1经济总量PK

从2020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深圳市生产总值为19,786.98亿元,超过广州市生产总值17,475.86亿元,两城合计占全省经济总量近50%。而深圳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以及进出口总额方面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增加值方面,广州、深圳基本持平。

数据来源:广州统计局及深圳统计局

从2013年到2019年的广州、深圳GDP总额及增速的数据来看,深圳在GDP的总额及增速方面均领先于广州市。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信息网及世联评估整理

2.2 产业发展PK

根据《2020粤港澳数字大湾区融合创新发展报告》中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立足于国际化、外向型的经济产业布局。其中,广深两大核心城市已加速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转型。纺织、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逐步转移到大湾区内其他城市。

▽2.21现代产业增加值对比

广东省在2019年实现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7,848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0,222亿元,其中广州实现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466亿元,占全省比重约计14%。深圳实现先进制造业增加值6,273亿元,领先广州150个百分点,同时占全省比重约计35%。

广州实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593亿元,占全省比重约计6%。深圳实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5,897亿元,是广州的10倍,同时占全省比重约计58%。

2019年广州、深圳现代产业增加值及比重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信息网及世联评估整理

无论是在先进制造业或高新技术制造业,深圳的发展对比广州均略胜一筹。同时深圳市统计局数据表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12年的接近1.3万亿增加到2019年的2.6万亿,年均增长10.7%。

广州市在发展新产业方面的应对策略:

在《建议》中,也提出“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加快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支持广州强化省会城市功能,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水平,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教育医疗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支持广州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汽车等产业,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提升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支持广州深化城市更新,强化宜居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由于在《建议》也提到深化与深圳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对接,所以双城如果着手补齐产业链方面发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枢纽,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将指日可待。

2.3民生硬件PK

之前在网上流传一线城市的教育、医疗等民生数据拿出来对比,广州教育、医疗等硬性民生需求等方面都碾压深圳,是广东省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2.31教育方面对比

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广州中小学数量基本上是深圳的两倍,而单个学校平均容纳学生数广州也相对更少,老师数量、大学数量以及本科录取率方面广州都具明显优势。

广州 深圳教育资源对比

数据来源:世联评估整理

▽2.32医疗条件对比

广州的三甲医院数量接近深圳的4倍,广州执业医生人数也较多。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千人口医生数广州近深圳的两倍,而千人口医疗机构病床数基本持平。

广州 深圳医疗资源对比

数据来源:世联评估整理

深圳市教育方面应对策略:

深圳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短板的现象,一直都被诟病。深圳是一个教育资源先天不足、外来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尽管近年深圳在教育建设的投入慷慨,短时间仍难以填补的与其他一线城市之间巨大差距。所以2020年1月,深圳市政府在《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简称“《方案》”),提出未来3年深圳市将建设共计30所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高中学校,努力从根本上缓解深圳市高中学位紧张问题。

针对高中教育这一重要组成部分,《方案》提出,分阶段建设公办普通高中学校,2020年—2022年,新改扩建公办普通高中30所,新增公办普高学位6万个以上,公办普高录取率达到53%,高中在校生达到27.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8万人。

2023—2025年,新增公办普高学位3.7万个以上,公办普高录取率比达到56%以上,高中在校生达到33.6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22万人。

深圳市医疗投入应对策略:

深圳市鼓励推动广州的医疗机构在深圳开设分支机构

2019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

◆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

◆先行先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等。

◆探索允许在深港资澳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港澳获批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创新医改投入机制。

2.4房地产市场PK

根据2020年房地产市场的数据来看,深圳打新热度不减,广州年尾成交量迅猛。2020年,深圳供应了十年以来数量最多的宅地。据中指数据显示,深圳全年供应31宗住宅用地(含深汕合作区),比2019年多出19宗;吸金800.72亿元。

深圳供应的31宗宅地里,有14宗被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或其所属区级公司所拿,剩余17宗宅地由各家开发商竞得。而800.72亿元的土地出让金中,人才安居集团花费了98.45亿元,剩余700多亿元则由开发商们贡献。即便深圳土地贵且少,仍不妨碍开发商们的趋之若鹜。贵、少、竞争激烈却又不得不抢,成为开发商们在深圳土地招拍挂市场中的共同感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深圳有8个月二手房住宅销售价同比上涨超过10%。

根据世联EVS数据平台数据显示,11月份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55,990元/㎡,环比上涨0。7%。新建商品住宅网签6,296套,成交套数环比上升36.4%。同时由于深圳新房现价和存量住宅价格存在倒挂,打新的热度被点燃。

而广州在2020年11月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30,569元/㎡,商品住宅成交套数14,520套,环比上涨36.66%,同比上涨52.04%;成交面积150.89万㎡,环比上涨32.66%,同比上涨39.15%;成交均价30,569元/㎡,环比下滑1.2%,同比上涨43.92%。

#应对措施:

1、完善用地供应政策,加大居住用地供应力度

深圳市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22.6%,远低于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 25%-40% 的下限标准,难以满足人口快速增长条件下的住房需求增长 和 品 质 提 升 要 求 。结 合 《 深 圳 市 国 土 空 间 总 体规划(2020-2035 年)》和“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研究,建议通过新供应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功能调整等多种渠道,实现居住用地占全市建设用地比例逐步提高至 25%。同时,加快推进《深圳市落实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用地供应的暂行规 定》等配套文件的出台与实施,逐步完善用地供应政策,扩大居住用地供应渠道,加大居住用地新供力度。

2、坚持房住不炒,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明年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结语:广深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两城距离不足150公里, GDP合计占广东省经济总量近50%。无疑,广州深圳双城强强联合,取长补短,将形成更大的合力,带动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将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一项更大的利好。

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