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又名《刺激1995》拍摄于1994年,是根据美国作家斯蒂芬·埃德温·金的中篇小说改编的,这也是斯蒂芬极少数的,没有涉及恐怖和灵异的一部小说。

1994年是电影的盛产之年,同时上映的电影有几十部,例如《阿甘正传》、《狮子王》、《低俗小说》,当年《肖申克的救赎》虽然获得奥斯卡奖项的提名,却在那一年颗粒无收。

然而多年之后,《肖申克的救赎》以豆瓣9.5分和IMDB榜第一,重回人们眼中。没有刺激的场面,没有豪华的阵容,时隔多年为什么这部影片还能被那么多的人认可?在我看来,原因不仅是是因为它的故事,更是因为它的主题“自由”。

电影里有句反复出现的台词让我印象深刻:“肖申克里的人,人人无罪”,我想这不仅仅是囚徒们之间的玩笑话,更是他们记住自由的方式,虽然身处牢笼,但自由的心无人阻挡。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涉嫌杀害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判终身监禁。安迪被送到了一所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在那里,高墙重锁,没有自由,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打报告。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熄灯都有规定,囚徒们过着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安迪并没有屈服于现实的牢狱生活,他利用自己的的特长,开办监狱图书馆,帮助监狱高层理财,帮助狱友考取学历,他用实际行动重温自由。

然而监狱的生活比想象的要困难,进去之后,眼前只剩高墙,囚徒们的生活从绝望变成习惯,最后变成依赖,如同行尸走肉。电影的最后安迪越狱了,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但是自由并不是仅限于逃到高墙之外,自由的关键在于能有希望的活着,自由的实现是多种方式的。

一、“改变”:勇于改变是自由

“我只相信两件事,纪律和圣经,把信仰交给神,把命交给我。”

这是刚进肖申克的时候,典狱长诺顿的话。肖申克有一套标准的行为规范,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所有的事情必须打报告,有罪之人不需要思想。

“泰瑞,这周你在医务室值班吗?那个胖子怎么样了?”

“死了,海利打烂他的头,医生已经回家睡觉了,他一直僵到天亮,根本无药可救”

“他叫什么名字,我想知道他的名字”

“关你什么事,死人还需要什么名字”

初到肖申克,和安迪一同入狱的一个人,当天晚上因为受不了狱友的挑衅而大叫,后来被狱警打成重伤,因无人救治,那名犯人第二天就死了。

因为这件事,使得安迪明白,无畏的反抗只会搭上性命,而在肖申克里面想要生存,既要自己想办法,也需要朋友。

起初安迪独来独往,一个月之后,他开始主动找人交谈,也因此他遇到了瑞德,一个在监狱里号称有求必应的“生意人”。

他像瑞德买了一把小石锤,他想重新拾起以往雕石的爱好。监狱里的时间太长,必须要找事情做。或许只有找到自己的爱好,才能赋予生活不一样的意义,而这把只有书本大小的小石锤,无意间成了安迪通向自由的一把钥匙。

“我们坐在太阳下,感觉就像自由人。见鬼,我好像就是在修自己家的房顶。我们是创造的主人。而安迪——他在这间歇中蹲在绿荫下,一丝奇特的微笑挂在脸上,看着我们喝他的啤酒。”

一个偶然的机会,狱警需要从犯人中抽出10名志愿者修补房顶,瑞德贿赂了狱警,他的兄弟包括安迪都入选了。

房顶上,肖申克最狠的狱官和手下正在谈论自己得到了一笔遗产,但沉重的税赋,使他即将失去一大笔钱。安迪抓住机会,免费为典狱长提供报税方案,并可以为他省下一大笔钱,只要典狱长愿意请他们喝酒,在安迪看来,做黑手的有酒喝,才有尊严。

这段故事后来一直被人们相传,即使后来安迪离开了肖申克。 人们都诧异于安迪的行为,他自己滴酒未沾,却享受着和狱友们在屋顶、朝阳下同饮的时刻,那一刻,他重温了自由,获得了尊严。

就这样,安迪一边适应着监狱的生活,一边享受属于他的“自由”。

二、“摆脱”:摆脱体制化是自由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布鲁克就是个典型的被“体制化”的人,他坐了近50年的牢,读过书,负责监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可以说,在肖申克,他是个有地位的囚犯。

安迪被调派去图书馆工作,作为他替典狱长洗黑钱的好处,因此他和布鲁克成了搭档。甚至后来完全代替了布鲁克的位置,还扩大了图书馆。

有时候人会因为有利用价值而存在,安迪是这样,布鲁克也是这样。这座以拒绝囚犯假释而出名的监狱,第一次为布鲁克破了例,布鲁克被释放了。

即将要离开生活了大半生的地方,布鲁克慌了起来,他不惜用刀抵着同伴的脖子,因为只有犯错,才能留在这里。在狱中有地位的他,无法想象出狱之后怎么活下去?

布鲁克最终离开了。后来,他在一家超市当包装员,下班之后会去公园喂喂鸟。除此之外,他的生活没有一丝波澜,他记不起自己身在何方,为何而活。 有时布鲁克心里就想,毙了店长,就能重回肖申克。最后,布鲁克在出租屋内自杀了,只留下悬梁上的一行字“布鲁克到此一游”,证明他曾存在过。

肖申克里的人,大多数都是“布鲁克”,习惯了长时间服从命令生活,慢慢地连想法都没了,从而形成依赖,最后体制化。

现实里的我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体制化”。婚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结婚、生孩子、买房、买车,这就是个体制化的大套餐,也是大家公认的标准生活模式,大部分人都生活在这样一个框架里面。这样的体制,对我们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只要按照标准订购套餐,就会被认可,看起来生活无虞;坏处是它变成了一种枷锁,让内心负重前行。

想要摆脱体制化,就要做好准备,并且心存希望。

三、“希望”:心存希望是自由

“有莫扎特陪着我...”

“在脑中,在心底,音乐之美,是夺不走的,你没体会过吗?”

"就是在这里才有意义,有音乐才不会忘记,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是完全属于你的...希望。”

安迪做了很多在狱友看来离经叛道的事情,为了得到扩建图书馆的资金,他曾经坚持6年,每周给州议会写信,最终州议会决定,每年支付他们一笔资金用于扩建图书馆,并要求安迪封笔。

之后安迪办读书会、联系慈善机构、论斤买入图书,不仅将图书馆办的越来越好,还帮助了许多狱友读书,考取学历。

安迪还曾经私自在图书馆用广播放音乐给大家听,即使知道一定会受罚。有些东西无需言语,就像短暂的歌声,那曾经是高墙内的囚徒们不曾有过的梦想,让大家忘记了栏杆的存在,有那么一瞬间,大家都感受到了自由。

而在别人看来无法理解的这些行为,对于安迪来说,就是希望。只有心存希望,才能重获自由。

或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安迪在肖申克的第18年遇见了汤米,一个能证明安迪无罪的唯一证人。汤米因多次偷窃不断入狱,经常辗转在各个监狱,在上一个监狱,他遇到了一个自称杀害了一男一女,并让一个银行家顶罪的犯人,刚巧就是安迪。

安迪如获新生,迫不及待地去找典狱长,得到的回复是:“这是我听到的最离奇的故事”。

人性最精致的本质是“利己主义”,最终汤米死了,安迪被独囚在黑屋两个月,典狱长用行动告诉安迪,他只能守着这个秘密继续为他效力。

斯蒂芬说:“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在看清了一切之后,安迪没有放弃,他越狱了,从他挖的地道里走的。他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用书本大小的石锤挖出了一条地道。

之后的安迪,换了新的身份,提取了典狱长的全部黑钱,重新开始了生活,

从理财的天赋到办图书馆到教学,最后越狱,安迪的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身在监狱的他,一直心存希望,懂得争取机会,勇于改变、突破。事实证明了,自由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实现,只有自我救赎,才能换来真正的自由。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这就是自由,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