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又名《刺激1995》拍攝於1994年,是根據美國作家斯蒂芬·埃德溫·金的中篇小說改編的,這也是斯蒂芬極少數的,沒有涉及恐怖和靈異的一部小說。

1994年是電影的盛產之年,同時上映的電影有幾十部,例如《阿甘正傳》、《獅子王》、《低俗小說》,當年《肖申克的救贖》雖然獲得奧斯卡獎項的提名,卻在那一年顆粒無收。

然而多年之後,《肖申克的救贖》以豆瓣9.5分和IMDB榜第一,重回人們眼中。沒有刺激的場面,沒有豪華的陣容,時隔多年爲什麼這部影片還能被那麼多的人認可?在我看來,原因不僅是是因爲它的故事,更是因爲它的主題“自由”。

電影裏有句反覆出現的臺詞讓我印象深刻:“肖申克里的人,人人無罪”,我想這不僅僅是囚徒們之間的玩笑話,更是他們記住自由的方式,雖然身處牢籠,但自由的心無人阻擋。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是: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判終身監禁。安迪被送到了一所名爲肖申克的監獄。在那裏,高牆重鎖,沒有自由,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打報告。每天幾點起牀、幾點熄燈都有規定,囚徒們過着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安迪並沒有屈服於現實的牢獄生活,他利用自己的的特長,開辦監獄圖書館,幫助監獄高層理財,幫助獄友考取學歷,他用實際行動重溫自由。

然而監獄的生活比想象的要困難,進去之後,眼前只剩高牆,囚徒們的生活從絕望變成習慣,最後變成依賴,如同行屍走肉。電影的最後安迪越獄了,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但是自由並不是僅限於逃到高牆之外,自由的關鍵在於能有希望的活着,自由的實現是多種方式的。

一、“改變”:勇於改變是自由

“我只相信兩件事,紀律和聖經,把信仰交給神,把命交給我。”

這是剛進肖申克的時候,典獄長諾頓的話。肖申克有一套標準的行爲規範,讓你幹什麼就幹什麼,所有的事情必須打報告,有罪之人不需要思想。

“泰瑞,這周你在醫務室值班嗎?那個胖子怎麼樣了?”

“死了,海利打爛他的頭,醫生已經回家睡覺了,他一直僵到天亮,根本無藥可救”

“他叫什麼名字,我想知道他的名字”

“關你什麼事,死人還需要什麼名字”

初到肖申克,和安迪一同入獄的一個人,當天晚上因爲受不了獄友的挑釁而大叫,後來被獄警打成重傷,因無人救治,那名犯人第二天就死了。

因爲這件事,使得安迪明白,無畏的反抗只會搭上性命,而在肖申克里面想要生存,既要自己想辦法,也需要朋友。

起初安迪獨來獨往,一個月之後,他開始主動找人交談,也因此他遇到了瑞德,一個在監獄裏號稱有求必應的“生意人”。

他像瑞德買了一把小石錘,他想重新拾起以往雕石的愛好。監獄裏的時間太長,必須要找事情做。或許只有找到自己的愛好,才能賦予生活不一樣的意義,而這把只有書本大小的小石錘,無意間成了安迪通向自由的一把鑰匙。

“我們坐在太陽下,感覺就像自由人。見鬼,我好像就是在修自己家的房頂。我們是創造的主人。而安迪——他在這間歇中蹲在綠蔭下,一絲奇特的微笑掛在臉上,看着我們喝他的啤酒。”

一個偶然的機會,獄警需要從犯人中抽出10名志願者修補房頂,瑞德賄賂了獄警,他的兄弟包括安迪都入選了。

房頂上,肖申克最狠的獄官和手下正在談論自己得到了一筆遺產,但沉重的稅賦,使他即將失去一大筆錢。安迪抓住機會,免費爲典獄長提供報稅方案,並可以爲他省下一大筆錢,只要典獄長願意請他們喝酒,在安迪看來,做黑手的有酒喝,纔有尊嚴。

這段故事後來一直被人們相傳,即使後來安迪離開了肖申克。 人們都詫異於安迪的行爲,他自己滴酒未沾,卻享受着和獄友們在屋頂、朝陽下同飲的時刻,那一刻,他重溫了自由,獲得了尊嚴。

就這樣,安迪一邊適應着監獄的生活,一邊享受屬於他的“自由”。

二、“擺脫”:擺脫體制化是自由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布魯克就是個典型的被“體制化”的人,他坐了近50年的牢,讀過書,負責監獄圖書館的管理工作,可以說,在肖申克,他是個有地位的囚犯。

安迪被調派去圖書館工作,作爲他替典獄長洗黑錢的好處,因此他和布魯克成了搭檔。甚至後來完全代替了布魯克的位置,還擴大了圖書館。

有時候人會因爲有利用價值而存在,安迪是這樣,布魯克也是這樣。這座以拒絕囚犯假釋而出名的監獄,第一次爲布魯克破了例,布魯克被釋放了。

即將要離開生活了大半生的地方,布魯克慌了起來,他不惜用刀抵着同伴的脖子,因爲只有犯錯,才能留在這裏。在獄中有地位的他,無法想象出獄之後怎麼活下去?

布魯克最終離開了。後來,他在一家超市當包裝員,下班之後會去公園喂喂鳥。除此之外,他的生活沒有一絲波瀾,他記不起自己身在何方,爲何而活。 有時布魯克心裏就想,斃了店長,就能重回肖申克。最後,布魯克在出租屋內自殺了,只留下懸樑上的一行字“布魯克到此一遊”,證明他曾存在過。

肖申克里的人,大多數都是“布魯克”,習慣了長時間服從命令生活,慢慢地連想法都沒了,從而形成依賴,最後體制化。

現實裏的我們,也會有各種各樣的“體制化”。婚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結婚、生孩子、買房、買車,這就是個體制化的大套餐,也是大家公認的標準生活模式,大部分人都生活在這樣一個框架裏面。這樣的體制,對我們來說,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隻要按照標準訂購套餐,就會被認可,看起來生活無虞;壞處是它變成了一種枷鎖,讓內心負重前行。

想要擺脫體制化,就要做好準備,並且心存希望。

三、“希望”:心存希望是自由

“有莫扎特陪着我...”

“在腦中,在心底,音樂之美,是奪不走的,你沒體會過嗎?”

"就是在這裏纔有意義,有音樂纔不會忘記,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是完全屬於你的...希望。”

安迪做了很多在獄友看來離經叛道的事情,爲了得到擴建圖書館的資金,他曾經堅持6年,每週給州議會寫信,最終州議會決定,每年支付他們一筆資金用於擴建圖書館,並要求安迪封筆。

之後安迪辦讀書會、聯繫慈善機構、論斤買入圖書,不僅將圖書館辦的越來越好,還幫助了許多獄友讀書,考取學歷。

安迪還曾經私自在圖書館用廣播放音樂給大家聽,即使知道一定會受罰。有些東西無需言語,就像短暫的歌聲,那曾經是高牆內的囚徒們不曾有過的夢想,讓大家忘記了欄杆的存在,有那麼一瞬間,大家都感受到了自由。

而在別人看來無法理解的這些行爲,對於安迪來說,就是希望。只有心存希望,才能重獲自由。

或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安迪在肖申克的第18年遇見了湯米,一個能證明安迪無罪的唯一證人。湯米因多次偷竊不斷入獄,經常輾轉在各個監獄,在上一個監獄,他遇到了一個自稱殺害了一男一女,並讓一個銀行家頂罪的犯人,剛巧就是安迪。

安迪如獲新生,迫不及待地去找典獄長,得到的回覆是:“這是我聽到的最離奇的故事”。

人性最精緻的本質是“利己主義”,最終湯米死了,安迪被獨囚在黑屋兩個月,典獄長用行動告訴安迪,他只能守着這個祕密繼續爲他效力。

斯蒂芬說:“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在看清了一切之後,安迪沒有放棄,他越獄了,從他挖的地道里走的。他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用書本大小的石錘挖出了一條地道。

之後的安迪,換了新的身份,提取了典獄長的全部黑錢,重新開始了生活,

從理財的天賦到辦圖書館到教學,最後越獄,安迪的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身在監獄的他,一直心存希望,懂得爭取機會,勇於改變、突破。事實證明了,自由可以用多種方式來實現,只有自我救贖,才能換來真正的自由。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心平氣和,這就是自由,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