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拯救大兵瑞恩》

?在戰爭電影歷史上的地位是里程碑式的,這主要是指它的技術方面,之後的戰爭電影很少有不受這部影片影響的。《拯救大兵瑞恩》的戰爭場面追求真實,質感,每個細節都經得起苛刻的研究,而同時又驚心動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還是開頭的諾曼底登陸,相比於經典《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的蕩氣迴腸,《拯救大兵瑞恩》的表現更接近紀錄片式的殘酷,使用了很多手提攝影機的拍攝,另外《拯救大兵瑞恩》還注意到了大部分電影中諾曼底登陸戰中忽視的細節:當天是在下雨的。

2.《兵臨城下》

?由好萊塢出品,但因爲是法國導演拍攝,其意味與好萊塢還是大不相同。比如影片開始也有千萬人的戰爭場面,但在構圖、氛圍上都不是追求壯觀和衝擊力,相反倒是充滿了諷刺和憐憫,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意味。後面蘇軍兩人拿一支步槍,在督戰隊機槍的威逼下發起自殺性的攻擊更是再明顯不過的諷刺。但瓦西里出場的那場狙殺五名德軍的場面確實拍得精彩之極,大有俠之大者的風範。最後瓦西里與德國狙擊校長之間的對決也拍出了高手對決的風采。

3.《珍珠港》

?以現代電影特效技術再現現代場爭場景的典範電影,雖然同時也是矯揉做作,內容空洞的失敗商業片典範。本片同樣用了幾十分鐘的時間來再現日軍偷襲珍珠港這場歷史著名的鋼鐵大屠殺,與《虎虎虎》相比,因爲特效技術的突飛猛進,可以以數字技術模似亞歷桑納號被摧毀的全過程,也可以用第一視角讓觀衆參與到這場戰鬥之中,本片與相對古典的戰爭電影相比已顯得相當浮躁,美軍戰機升空後狂揍零式戰機的場面雖然精彩,但在行家來看來卻是可笑之極:歷史上零式戰機與P40的近距離纏鬥,在戰爭前期幾乎一直如貓戲弄老鼠般的輕鬆。

4.《巴頓將軍》

?“爲國犧牲從來都不是贏得戰爭的方法,贏得戰爭的方法是讓你的敵人爲國犧牲!”這句話最能代表巴頓的風格,這種個性也導致了他的軍事風格的強硬霸道,也爲他贏來了鐵血老將的稱謂。這部70年代的電影主要把重點放在巴頓個性的描繪上,戰爭場面並不太多,在特技上沒有今天的的數字技術,但非洲大平原上的陸空一體的美德坦克大決戰還是拍出了波瀾壯闊的效果。只可惜的是隆美爾軍團的主帥已退出非洲戰場,未能令世人一睹當世陸戰兩大頂級高手(而且二人軍事風格完全迥異,隆美爾詭異而巴頓強悍)的對決,令今人大爲惋惜。

5.《父親的旗幟》

?把更多的筆觸放到了歷史的真相和對真實“英雄”的還原上面,但並不妨礙它所拍攝的戰爭場面成爲近年來最傑出的戰爭場面之一,甚至僅從視覺衝擊力而言,它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一步。地獄般的硫磺島,在美軍艦炮的轟炸下騰起陣陣非人間式的煙霧,三天的轟炸沒有摧毀日軍的防禦,三天後的登陸仍成爲一修羅場般的廝殺,在這場海陸空三位一體的現代戰爭中,傳統電影手法與電腦CG的運用結合得恰到好處,遍佈大海的登陸艦確乎氣魄宏大,展示出工業時代的人類所能營造出來的巨大的破壞力,儘管,還遠不是極限。

6.《細細的紅線》

?什麼是戰爭?大部分的戰爭電影,只是一架望遠鏡,帶人們去觀賞戰爭,而《細細的紅線》不同,它是一臺時空機器,帶你去親身體驗戰爭,以一個士兵的身份,來親身體會戰爭所帶來的死亡的恐懼,精神的折磨,心靈的扭曲。就如那場攻擊日軍高地堡壘的戰鬥,幾十分鐘的時間裏,你可以循着導演的鏡頭來親自聆聽一次死神的召喚,完全第一視角的表現,一切未知,日軍直到白刃肉搏才真正出現,而當美軍衝入日軍軍營雙方血拼的時候,你會體會到“巴別”的意味,也會因此明白爲什麼在戰爭中,會有那麼多人類的喪心病狂,會有那麼多永遠洗也洗不清的仇恨和血腥。讓我們套用一位越戰老兵對《現代啓示錄》的評價:《細細的紅線》不是戰爭電影,它就是戰爭。如果你要問戰爭是什麼?那我麼我請你去看《細細的紅線》。

7.《戰鬥列車》

?以倫敦爲首的權威,和領導鐵路工人運動的所謂上級,以全人類和“法國的榮耀”的名義將鐵路工人帶上了戰場,這些“崇高”的使命迫使工人們爲了達成目標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和敵人的生命,以民族主義的宣言和革命熱情的煽動剝奪了工人們進行自由選擇的權利。

8.《大偷襲》

?看到有人說前半段不好,我因此差點沒去看。看完了,最後的營救固然精彩,我重點要說的是,我很喜歡前半段:第一天的鋪墊和第二天的推進。是不是更喜歡刺激的戰鬥?在那種場面中,少不了英雄主義的俗套。一對一的單挑,大快人心的對日侵者的掃射。可是這些都不及前邊“冗長”的鋪墊的功力深厚,捕捉細膩。

9.《虎口脫險》

?這部片子屬於經典的法國喜劇電影了,由法國國寶級喜劇大師LouisdeFunès主演。這個個子不高、禿頂的小老頭體現了法國人的很多典型性格,比方說辦事認真嚴肅,精打細算,有一點自私,愛調侃別人,愛佔點小便宜什麼的。當然主角得有配角來襯托,就像唐·吉訶德身邊總是站着忠實的桑丘一樣,這部片子裏就是那個老實八交但能逢凶化吉的油漆工Bourvil了。

10.《最長的一天》

?這個片子保持的黑白片花錢紀錄直到辛德勒的名單才被打破,何況這是1961年的美元……考慮到通脹的話還是很嚇人的。第一牛逼之處在於大部分是實景拍攝,到四大叔拍《拯救大兵瑞恩》的時候據說都不能用實景了,何況《兄弟連》。第二牛逼之處在於,航拍鏡頭和全景真是多啊,雖然美國人40年之後長相也沒啥變化,好萊塢發展了40年大約就是多了點特寫和手提攝影機,其他該拍的40年前都被拍過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