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学佛要明白这八个字,否则学也是白学!

“环抱之木,发于毫芒”

在佛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清晨,释迦牟尼佛与阿难去城中化缘,途中看见一群孩子在做游戏,他们用泥沙堆砌宫殿、房屋,又做成仓库,储藏同样是泥土做的“财宝”和“五谷”。

其中有个孩子远远地见佛陀走来,凝望着佛陀的庄严相好,内心欢喜,即刻拾取自己的精美之作—“粮仓”里的“谷子”,虔诚地用手捧着,想要供养佛陀,但身材矮小的他不能递到佛陀的钵里。于是对身旁的同伴说:“我踩在你的肩上供养佛陀,可以吗?”同伴很欢喜地答应了。

于是,这个孩子踩在同伴的肩上,将土供养给了佛陀。佛陀俯身接受了孩子的供养,然后对阿难说:“你拿这土去涂我的房屋。”这天乞食完毕,返回祗园精舍,阿难就将泥土涂在佛陀房子的一面。

涂完之后,阿难见佛陀,佛陀告诉阿难:“今天这个孩子以欢喜心供养了泥土,这土涂沫了我的房屋的一边。以此功德,在我涅槃百年之后,他会成为一名国王,名阿输迦。而另一个孩子,会成为他的大臣,他们共同统治南阎浮提的国土,兴隆三宝、广设供养,还会把我的舍利分布到整个国土,且造八万四千座塔。”这个供养佛陀的孩子,后世就转生为印度的一代名王——阿育王。

目犍连尊者曾于过去世,那时他的父母双目失明,他的妻子不愿意奉养失明的公婆,就离间他与父母的感情,唆使丈夫杀害父母。他受到妻子的蛊惑,竟然真的生起谋害父母的歹心!

有一天,他带着父母外出经过一个森林,他假装强盗来了,然后拿起预备好的木棒,狠狠地打父母,想要把他们打死,没想到,就在他痛打父母的时候,他的父母不是呼唤儿子来救自己,而是呼唤儿子赶快逃命,不要被强盗所害,他被父母的慈爱感动了。最后他良心发现,跪下来,向父母坦承自己的过错。

但是由于企图杀害父母的恶业,那一世他短命而死,死后堕在地狱里,备受痛苦煎熬。经多劫离开地狱之后,又在畜生、恶鬼道受苦,后来转生为人,五百世当中每一世都是骨头被打碎而死。又因他向父母坦承自己的过错,到了生为目犍连的这一世,他跟随佛陀出家修行,成为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大弟子。

有一次,他欲去度化一批外道,得大神通的目犍连深知,他这一去定会遭遇不测,因为过去世中所造的恶业是要加倍偿还的。结果,目犍连去了之后,被这群外道执杖乱打,直至全身骨头都被打碎了。当然,目犍连已经证得圣者果位,在被打的时候,灵知神识早已出体,并无疼痛之感而圆寂。

俗语云:“环抱之木,发于毫芒”,一棵众人环抱的大树,它的种子却是非常小的。这个公案告诉我们:即使是很微小的善业,也能感发极大的乐果;而很微小的恶业,也能感发极大的苦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