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什么是“因果”?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健康问题,由此,人们对“吃”和适量运动越来越重视,注重科学膳食、抢购保健品、参加街舞、登山等各种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乃至有人提出了“健康是吃出来的”、“生命在于运动”等理念。

然而,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等总结出的长寿之道是: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适量运动及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可见,用“吃”和运动不能解决健康的根本问题,而保持愉快的心情对于健康的重要程度远远高于“吃”和“运动”。“吃”和“运动”仅仅是保障健康的初级需要,而心理健康,保持精神愉悦状态才是健康的关键因素。

而要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唯一方法,就是消除烦恼。烦恼,是人心中的大贼,是破坏人心理健康的毒素,是令人丧失理智的麻醉剂。人在烦恼的扰乱、冲击下,思想斗争益剧,痛苦煎熬日深,加之不能正确看待人间冷暖、社会现象,所以就会引起各类疾病。

为了排除烦恼,不少心理学家认为:明信因果是根治烦恼最有效的办法。

因果是什么?

简单的讲,就是任何事物的结果、结局,都是过去、今生自己所种的“因”而结的“果”;而现在的所思所想和行为,又种下了新的“因”,将来必定要结相应的果。不过,因果不仅仅是指当世,而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试想,有的人看起来并不太聪明,事业却如日中天。

而有的人看起来很聪明,事业却百般不顺,甚至受排挤。再比如,有的人想办某件事,处处遇到贵人相助,而有的人却处处受阻。是什么原因呢?是因果!如果过去世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处处为别人着想,就种下了善因,因缘成熟了,就会结出福报的果,事业就容易成功,办事就有贵人相助。

而如过去世为人刻薄,处处利己,不愿意付出,只求索取,那么,因缘成熟了就必然结出苦果,事业就会不顺畅,甚至受到排挤。当然,有的“因”是当世报,有的“因”是来世报。

为了进一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则公案故事:梁武帝在还没有显贵时,曾认识了一位很贫困的人。梁武帝即位后,一天在苑里游玩,发现以前认识的那个人正在岸上拉船。梁武帝便上前同他打招呼,得知此人现在还像原来那样穷困,于是说:“你明天来见我,我让你当个县令。”

第二天,这人前去见梁武帝,但没有见到。前后又去了很多次,但都未能如愿。

这贫困的人认识一位高僧,于是他想去请教原因。

这人到了高僧那里后,还没开口说,僧人便已经知道他要问什么了,告诉他说:“你是因为得不到县令之职来问我原因的吧?那我告诉你,你始终都不会得到啊!因为前世里,梁武帝曾经是位斋主,你当时曾写信答应要施舍给他五百钱,而最后却始终没有给他,所以现在他只是许诺给你官职,而你却始终得不到啊!”

这就是佛教中讲的三世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不昧,任何人逃脱不掉因果律。明白了因果的道理, 就应该明白无论是被骂、被骗、被排挤,或事业不顺、儿女不孝、身患疾病........无一不是过去世或今生所种之因所结的果,既然如此还有什么理由可埋怨、烦恼、嗔恨的呢?要埋怨,就埋怨自己吧,怨自己种的善因太少啊!

总之,要彻底根除烦恼,就要学佛,学习如来正法,多听闻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亲说的法音,学习《极圣解脱大手印》,明信因果,依照佛陀教诲精进修行,这样不仅可以根除烦恼,还会增加福报,开启智慧,了生脱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