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曉園公園地下5米深的紅旗渠涵洞內,30餘名工人在緊張施工。記者 王志偉 攝

5日,室外溫度僅6℃左右,寒氣逼人,但在曉園公園地下5米深的紅旗渠涵洞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30多名工人正忙着給紅旗渠進行一場“微創手術”,他們要在130米長的試驗段根據不同的“病害點”採用不同工藝,最終爲全長8.5公里的紅旗渠主渠修復加固得出最佳“治療方案”。項目預計今年春節前實現試驗段主體完工。

紅旗渠是長沙城區兩大水系之一,一直承擔着長沙城主要的排污功能,匯水區範圍爲浦元路以北,朝陽路、車站路以西,瀏陽河以南,芙蓉路以東的老城區。

在老長沙人記憶中,紅旗渠曾是一條明渠,隨着城市發展,其上方逐漸用磚砌或用預製混凝土圓拱等進行蓋板,變成一條地下暗渠,再在上方修建道路、公園或建築。

“紅旗渠主渠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使用年代久遠,渠道老化嚴重。”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紅旗渠項目負責人王高峯介紹,近年來,紅旗渠沿線多次發生塌陷事故,說明渠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對其進行修復加固迫在眉睫。

“這些管道由於長期載荷已經傷痕累累,若不及時‘救治’,將無法再進行污水收集工作。”王高峯說,渠道地下埋深深度在4米以上,如果用明挖法施工,對市民生活出行影響很大,所以項目決定採用非開挖方式施工,“這也是長沙首次採用多種非開挖修復方式,應用於同一條地下管渠的不同施工段。”

記者5日在施工現場看到,在寬5米、高3米的拱形排水暗渠內,30多名工人正在涵洞內分成4段分別進行施工。“這段採用的是築模法,這段採用的是預支拼裝法……”市公建中心項目四部常務副部長熊力介紹,試驗段通過嘗試不同的施工方法,根據紅旗渠的不同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以徹底消除紅旗渠的安全隱患。

熊力介紹,目前國內同類型項目可參考和借鑑的工程案例較少,暫無成熟的加固修復工法標準、不同工法的投資計費標準及技術經驗可依。試驗段完工後,不僅能爲長沙紅旗渠主渠全線修復加固提供依據,還將彌補國內外研究空白,爲我國其他城市下水道及污水處理廠相關管渠建設、運營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及借鑑。

記者手記

深埋於地下的管網系統是城市的“裏子”。城市地面風光靚麗,地下基礎設施一直是城市的短板。“面子”是城市的風貌,“裏子”是城市的良心,“表裏如一”纔是正確的方向和應有的追求,也是城市“四精五有”的題中之意。

長沙啓動8.5公里紅旗渠修復加固,正是補齊城市排水基礎設施短板,彌補排水管網存在結構性、功能性缺陷,改善長沙防澇排漬、水污染防治及污水處理現狀的重要舉措。

紅旗渠作爲城市地下“主動脈”,其施工難度大,可參考借鑑案例少。通過試驗段先行,能爲項目後續施工找到最佳“治療方案”,推進項目順利實施。我們期待項目早日全線實施,爲市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讓城市有“面子”,更有“裏子”。(記者 陳煥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