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在东北公开发布“巧电”,宣称要呼吁和平,自此东北军正式介入中原大战,张学良随后宣布要派遣于学忠率兵入关平息争端。

张学良的突然表态,令以阎锡山和冯玉祥主导的反蒋联盟大吃一惊,不过因为张学良所发布的“巧电”措辞较为隐晦,因此众人仍旧认为张学良只是主张停战。

就连正在北平主持扩大会议,准备重组民国政府的汪精卫都心存侥幸,认为张学良不会派兵入关,还向张学良发动“皓电”,要求其先协商蒋介石解决四项政治问题。

张学良

但是对此早有准备的阎锡山却认为,张学良绝非单纯的纸上谈兵,而且由于前线战局不利,阎锡山也早有了退守山西的想法。

于是阎锡山当即发表了一封倒填日期的电报,称自己早在张学良呼吁和平之前就已经有了罢手言和的打算,准备命令前线晋军退避三舍。

汪精卫见到阎锡山的电文,又发现自己发给张学良的“皓电”犹如石沉大海一般,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东北军极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兵华北。

国军前线部队

事实上,在张学良发表“巧电”的前一天,张学良就已经做好了东北军入关作战的一切部署,而且已经在东北军内部下达了动员令。

此外,在“巧电”发表的当天,张学良就在接受采访之时,对驻守沈阳的《大公报》记者表示,自己实在不忍心生灵涂炭,因此只能武力介入,促使双方停火。

关于东北军的立场,张学良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要拥护蒋介石,但也直言自己是南京民国政府的下属,虽然与蒋介石的政见不尽相同,却也依然会“偏向南方”。

东北军入关消息公开

1930年9月30日,东北军各部正式开拔,每隔三个小时便出动一列运兵车前往关内,而统兵大将正是东北军少壮派领军人物之一的于学忠。

张学良在出征之前找到于学忠表示,这一次入关是东北军的第四次,之前三次均为张作霖时期,因为以绿林出身的将领为主,因此东北军在关内的风评一直不佳。

张学良希望于学忠此次入关可以约束好自己麾下的部队,为日后东北军在关内站稳脚跟打下基础,自己则将入关之后的所有事务均委派给于学忠定夺。

民国政要

于学忠表示如果东北军只占据察哈尔和河北那么自己有信心可以做到一枪不发,即便是想要拿下山西也指日可待,但是如果进军山西很有可能会引起蒋介石的猜忌。

张学良大喜过望,马上同意了于学忠兵不血刃和平接收的计划,而是否进军山西则等到进入关内之后再作商议。

在张学良的支持之下,于学忠主动联系了身为晋军前线总指挥的同窗好友徐永昌,声明自己只为调解冲突而来,希望晋军可以主动让出防区。

蒋介石

而晋军方面为了避免冲突,也只好遵照阎锡山退避三舍的命令,每当于学忠部抵达便主动后撤,仅仅一日之后,于学忠便成功接收天津。

此时仍在北平城内召开扩大会议的诸多政客面对进军神速的东北军大多惶恐不安,生怕东北军会突然兵临北平城下让自己成为阶下之囚。

好在负责北平防务的正是徐永昌本人,于学忠念及同窗之谊应该不会威逼太过,汪精卫决定趁此机会在怀仁堂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中央军前线阵地

汪精卫在会上首先表示准备前往太原继续组建新的民国政府,众人听闻不需要留在北平纷纷出声附和表示愿意跟随其一起前往太原。

几经周折之后,汪精卫等人动身离开北平,而阎锡山的晋军和冯玉祥的西北军也纷纷后撤,张学良便兵不血刃的占据了华北地区。

参考资料:《中原大战》、《中国近代史》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