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其实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原则。所以最终,孩子才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这就是教育最大的结果。当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有所成就,可以在某个领域大展宏图。再不济,也要做个有责任心和担当的人,有能力去创造价值。

但是父母的想法总是太过美好,孩子给他们创造的惊喜也实在太多。周末带儿子豆丁逛街,出门之前妈妈就已经跟他谈好条件,可是出门后,豆丁却突然间变卦了。之前跟妈妈说好的事情,转眼间就忘记了。看到喜欢的东西,豆丁突然就走不动道了,非得要求妈妈买下来。或许是想要让孩子明白诚实守信的原则,所以妈妈没有妥协。

结果,豆丁直接躺在了地下,然后就各种撒泼打滚不起来。这时妈妈的表现也让人"震撼",在远离豆丁五米的地方,妈妈抱着手跟路人一样围观。可能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妈妈有些不靠谱,宁可让孩子躺在地下,也不要去扶他起来。但是豆丁妈妈很坚持,她知道此时的妥协,很可能就会成为孩子要挟他的手段。

双方都在坚持,同时也在比较,终有一方最后会败下阵来。显然,豆丁觉得索要无望,于是就直接自己爬起来,然后跑向妈妈。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妈妈毫无悬念的赢了,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不管怎么哭闹,原则问题最好不要去试探。为何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呢?其实父母真的该去检讨自己,因为这都是平时教育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溺爱

父母家人的溺爱,让孩子变得无所畏惧,甚至连错对和是非都分不清楚。在孩子看来,只要是他想要的,永远都能轻松获得。疼爱本来没有错,但若是疼爱过头,就会变成溺爱,并且家长和孩子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孩子会变得更加没有节制,甚至会通过撒泼耍无赖的方式,不断的从父母这里索取一些物质。当然,可能之前他用同样的方式,已经从父母这里获得了好处,所以才会不断的去试探父母的底线。

二、脾气不好

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就是孩子的脾气特别急躁。其实他们的性格形成,多数都是取决于家庭环境的氛围,以及父母教育的方式。所以孩子做事情没有耐心,遇到想要的东西,也没有想过要先跟父母商量,而是直接采取比较"暴力"的方式。

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坏脾气必须要引导他改正。可能此刻,孩子只是撒泼打滚,试图去威胁父母。但是以后,他在跟别人相处时,极有可能用同样的方式,那个时候可能受伤的就是孩子自己。

碰到这样的熊孩子要怎么办呢?其实可以学学豆丁妈妈的处理方式,不管怎样坚决不妥协。但是也要给他正面的回应,哪怕是不妥协,也要让孩子知道,家长的态度就是如此。并且私底下要让孩子认识到,在公众场合尽量不要哭闹,因为妈妈会忍不住去"揍"他。当然,尽量不要用武力去解决问题,因为打骂对耍"无赖"的孩子来说没有用。

总结:看着无理取闹的孩子,相信家长心中也是万般上火,甚至会有很多暴脾气的家长直接上手。但其实,这样的方式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亲子间的矛盾渐渐升级。倒不如选择暂时的冷处理,让孩子知道他所求无望,之后在针对性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