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乌鲁木齐一小学男生留下6页遗书后,坠楼身亡。2019年4月,上海一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后遭其母批评,跳桥自杀身亡。2018年12月27日,小学女孩被老师批评,并要求请家长,女孩从三楼跳下不治身亡。2018年3月28日,小学女生因为没有写完作业,在家中割腕自杀,幸好家长及时发现。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抑郁症离我们很遥远,

其实,抑郁症一直以来就潜伏在我们身边。

尤其是青少年人群,这一组关于儿童抑郁症的数据:

全球每40个婴儿里就有1个患有抑郁症我国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心理疾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中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目前有20%的少年儿童出现抑郁症状

近年来,中国的抑郁症群体也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很多家长看多这种新闻,都会疑惑“明明现在的孩子都好吃好喝的照顾着,怎么就想不开?”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很多来到心理咨询室的家长都有同样的困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很多人不明白,儿童没有成年人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童年本该是他们最快乐的一段时光,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抑郁呢?

还有很多来访者的父母都表示,明明孩子一直都好好的,怎么就突然抑郁了呢?

其实根据来访者的叙述,情绪问题已经困扰他们很久了。

而为什么到爆发的节点才会被引起重视呢?

因为每个人的情绪有一定容纳值,当超过这个程度后;

孩子负面情绪无法自我消化的时候,会无法用理智控制常规行为,

情绪太满普遍有以下几个表现:

1.变得多愁:动不动就想哭,动不动就悲伤;

2.失眠:头脑过于活跃,不断回放起刚过去不开心的事(特别是临睡前,无法停止);

3.对某个东西上瘾:比如游戏、抽烟、喝酒,这类属于转移对内心痛苦的注意力的逃避方式;

4.容易烦躁愤怒,升级版就是失控:如平常很乖,突然冲动和别人打架,此时理智失去控制,被情绪左右。

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真的不是孩子突然性情大变,而是平常理智一直压抑着情绪;

等到理智无法被压制住的时候,自然你会发现你眼中的“乖孩子”会有很大变化。

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那么孩子到底为何抑郁?

父母一:“你怎么这么笨,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孩子!你好好学学你们班那谁谁同学,人家多聪明。”父母二:“你真是太没用了!你怎么这么没出息!白生你了!”孩子:“同学们嘲笑我长得难看......” 父母三:“别烦我,没看到我正忙着吗?”

父母四:“真是太阳大西边出来了,竟然知道主动做家务......”“这次考试居然考了满分,可真让我吃惊。”

很多时候,孩子为了照顾满足父母的期待;

硬撑着继续去做一些自己其实早就不想做的事情。

当达不到父母的期待、面对父母指责的时候,

他们开始止不住的想哭、崩溃,甚至开始自我怀疑,自己到底是否有存在世界上的价值,

因为就连最亲近的人,都否定自己。

一般少年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长期处于一种关系紧张的状态,或父母相互之间想起处于紧张和冲突状态。

少年时期长期被爸爸或者妈妈控制/嫌弃/否定/打压/辱骂,或者直接上手打。

还有孩子长期被家人当做宣泄情绪的垃圾桶,

比如妈妈被爸爸不满,直接对着孩子抱怨;

甚至把两性关系中的问题直接归咎于孩子,以此各种看孩子不顺眼,

比如“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你跟你妈一个德行”。

还有一种情况,家里长期“一地鸡毛”,父母天天吵架,让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恐惧心理中。

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在上述这些家庭环境中,青少年会形成自己特定的应对事情/关系/情绪的模式,

而且由于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会进入某种逃避/抗争的受伤模式。

所以当他去到传统学校的环境,

带着没有家里没有被处理的情绪,外加养成的防御模式,就会在他的周围持续创造紧张。

在这样心理状态下,是不会有太多心理空间来估计所谓的学习。

成绩不好,就又继续成为家里关系紧张甚至冲突的矛盾点。

日复一日,这种坏情绪持续累加。

学校本身也是一个压力来源,

家庭+学校的双层压力,让孩子健康的心理建设逐渐坍塌。

有的孩子,为了让自己硬撑下去,会产生“隔离”这个功能,

这个功能会可以吧辛苦的体验隔绝到自己的意识范围之外,好像察觉不到,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一样......

隔离的代价——就是随着时间,

父母可能越来越会觉得,孩子不亲,孩子不爱跟自己说话,长大后也不愿意来看望自己,工作后不爱回家,

甚至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

有的人会觉得家对ta们开说不是一个可以休息和停靠的港湾,

而是一个负担。

一般在做孩子的咨询的同时,我们会建议父母一起参与做家庭心理咨询。

有的家长本身的成长经历是一段糟糕的体验,

带着童年没有被满足的期望来照顾子女,

或者带着不要让孩子重复自己的槽糕经历而帮子女避开各种挫折。

而忽视了一个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

你会发现,一般家长参与配合程度越高,孩子一般会好的更快。

而且在孩子被愈疗的过程,其实家长也在被治愈。

为心灵而治,为生命而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