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坦妈

文末扫码,可进入亲子看展群

随时关注展览信息及相关内容

观展时间:2020年9月6日

这也是一个看完很久的展览。

好在展览周期很长,可以在看完我的推荐后,前往国博观看。

* 图片上有亮点哦~

展览按照时间轴分了三个部分:

鲸波浩渺——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

帆樯如林——宋元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

瀛涯万里——明清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

带孩子看展,从来都不只是在看文物这么简单。

本次展览,就出现了多个与“海洋”相关的汉字。

展览主题”浮槎万里”,我当时就被这个“槎”难住了,特意在手机上查了文字解释。晋代张华《博物志》卷十提到:“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原来传说中天河和海洋相通,人们就以浮槎(一种木筏)为交通工具往来于天河、海洋之间。瞬间觉得“浮槎”多了些神仙气。

而三个单元名,前面的四字也与“海洋”有着莫大的关系,又无不凸显了该时代主题下,海上丝绸之路的状况。

“鲸波”犹言惊涛骇浪,唐代大诗人杜甫《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诗》中写道:“溟涨鲸波动,衡阳雁影徂。

“帆樯”中,樯是桅杆,船帆、桅杆如林,形容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贸易港埠渐隆,贸易日盛的空前规模。

“瀛涯万里“,明代有一本书,叫做《瀛涯胜览》,是马欢所著的海外闻见录,他将郑和下西洋时亲身经历的二十国的航路、海潮、地理、国王、政治、风土、人文、语言、文字、气候、物产、工艺、交易、货币和野生动植物等状况纪录下来,从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始著书,经过35年修改和整理,在景泰二年定稿。可见“瀛涯”二字所代表的地域之广。以“瀛涯万里”为名,正是展示了明清时代,全球航路的开辟和全球化贸易体系的形成,使得中国瓷器贸易延伸至更广泛的区域的含义吧。

给孩子准备一些文字卡片,陪孩子在展厅认识这些与”海洋”、“船舶”有关的文字,也是很有趣的亲子任务。

探宝活动也一直是坦看展最喜欢的环节。我们参观这个展览时没有准备什么材料,就在国家博物馆官网上找到了展览介绍,根据介绍中提及的一些瓷器进行寻宝,然后让坦和臭宝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件展品。

唐三彩,右侧为盖罐,花纹朴实,色彩明快。

唐代巩义窑白釉蓝彩碗,蓝色黄色小点点就勾勒出来一朵漂亮的花。

这件德化窑白釉执壶还带着被海水侵蚀过的痕迹

唐代质朴审美的长沙窑

南宋德化窑青白釉双系小罐:“系”即器耳,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因为因形状、纹饰、颜色的丰富,为人类艺术添色加彩。

南宋“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花口盘,这淡淡的、幽幽的青蓝色,照片根本展现不出它真实的美。

元代磁州窑展品

元代景德镇窑,瓶身有很浅淡的花纹,不仔细看很容易错过它的美。

明代龙泉窑青釉镂空瓶

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标签备注清代道光年间。这一些瓷器大多纹饰相同,可能因为画匠不同而有着细微的差别。

我们在这个展柜前玩起了“找不同”,先在一圈圈的碗里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纹饰,再在相同的纹饰中,仔细观察细节,山石、花树、人物……实际上又有很多的不同。

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冰梅纹罐:我和臭宝妈妈看到官网图时,双双表示喜欢,看似若隐若现的裂纹,增加了器物纹饰的质感和趣味性,显得不那么单调。

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黄釉仿哥釉葫芦形长颈瓶,融合了白釉、酱釉、青花,非常亮眼的一件小瓶子。

每一件宝贝,自有它所处的时代,所出产的窑口,也有装饰纹样的内涵。带孩子们看展品,孩子们不仅仅是在观赏它们,也在与它们链接。链接的是外表的“形”,潜移默化中深入到它们的“里”。

从现场的地图中,我们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到海上丝绸之路在不同时代的变化,这条“路”不断地在扩大,延伸到更广阔的区域,也意味着,中国陶瓷工业和制瓷技术、审美风格影响到了更广阔的区域。

随着历史进程和世界融合、国力变化、技术和材料的更新迭代等等,中国瓷器逐渐影响了世界。国外很多国家也开始仿造中国瓷器。

看过展览中涉及到的几处沉船信息,再在地图上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

日本制

越南制

朝鲜半岛制

郑和宝船模型,是他下西洋时代表船型。坦和臭宝都特别喜欢这只船。据介绍,它的具体尺度就在我前面提到的马欢著《瀛涯胜览》上有过描述。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岀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面对着这些曾经沉寂海底几百年的文物,遥想当年浮槎万里、帆樯如林的盛况,不自觉地会有一种自豪感吧。

展览信息:

:国家博物馆 北16展厅

:2020年9月4日开展

:免费

* 欢迎有同款爱好的家长和朋友加入,加人卖货、卖课的请自重~~~

*本公众号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图片非标注均为作者本人拍摄。如需转载请联系。

坦总来了

喜欢就关注吧

和熊孩子斗智斗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