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5日,黄维兵团在双堆集全军覆没,他自己也成了解放军的战俘。

淮海战役就此落下帷幕,则双堆集迎来了它历史上最盛大、最别开生面的一次狂欢之夜:空中的焰火是信号弹,曳光弹在满天飞舞,震耳的爆竹声是战士们朝天射击的枪声和向远处甩的手榴弹的爆炸声。

这是人们在欢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对于他的精兵猛将每次取得的胜利,也会庆祝,只不过他的庆祝方式与众不同——那就是亲自计算歼敌的数目,先由作战室人员算出来,然后将表格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就同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一起算。

这是一种奇特的庆祝方式,也是一种余味无穷的庆祝方式。

12月16日夜,西柏坡毛泽东的小屋内,毛泽东同周恩来、朱德、叶剑英一起核对作战室主任张清化送来的关于歼灭黄维兵团战果的报表,一起分享这次重大胜利的喜悦。

毛泽东在核对时那股的认真劲,简直像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考试。

忽然,毛泽东像是发现了什么大问题,用食指刮着张清化的鼻子说:“错了!错了!你们多算了一个团。”

瞧着张清化那怀疑的眼神,毛泽东认真地说:“十八军的骑兵团就不在被歼之列嘛!”

虽然多算了一个团不影响大胜的结果,但张清化却叹服了:谁能想到,在军事上、政治上、历史上、文学上、经济上都造诣极深的毛泽东,竟然会对简单枯燥的数字也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事物的分析判断,不满足于定性分析的,更着重于定量分析。

早在1946年10月,毛泽东在《三个月总结》中算了一笔账:

三个月内,已被人民解放军歼灭25个旅……可以预计,在歼灭第二个25个旅这一任务完成的时候,人民解放军必能夺取战略上的主动,由防御转入进攻。那时的任务,是歼灭国民党军队第三个25个旅。果能如此……那时国共军力对比,必起重大变化。

1947年2月,毛泽东在《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文中继续算这笔账:

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的七个月作战,已歼灭蒋介石进犯解放区的正规军56个旅,平均每个月歼敌8个旅……预料今后数月内可能达到歼灭蒋军连前共计100个旅的目的。

1947年9月1日,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一文中,账上的收入越来越多:

第一年作战,歼灭敌正规军97个半旅……只要我军能如第一年作战平均每月歼敌8个旅,在第二年再歼敌96至100个旅,敌军……势将被迫在全国一切地方处于防御地位,到处受我攻击。

到1948年,毛泽东已能算出国民党统治屈指可数的日子了。两年来歼敌264万,缴获武器100万件,从敌人能得到的补充和被歼灭的速度及解放军的发展,五年的作战结果,国民党军可能只剩200万人左右,解放军可达近500万。

于是,毛泽东预言,“如果五年作战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就可以说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从根本上被我们打倒了。”

现在,毛泽东所算的账面收入,一笔不再是三位数、四位数进账,而是以五位数累加。

一个月前,在歼灭黄维的这笔收入尚未兑现时,毛泽东对蒋介石垮台的时间又有了新的算法:

经过战争第三个年度的头四个月……国民党军即丧夫了100万人……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毛泽东的将帅们似乎在和他比赛,看看毛泽东算的快,还是他们打得快。

现在杜聿明是瓮中之鳖,傅作义是上了笼屉的螃蟹,毛泽东开始盘算怎样减少战争伤亡、怎样加快战争进程、怎样保护古都北平不致于毁于战火,什么时候开始渡江。

有人称毛泽东为超级战略家,但谁能猜得到,他那准确得近乎神话的预言,他那气势庞大的战略决策,竟然是以这些真实而准确的数字为基础。

毛泽东对数字的兴趣,一直到他晚年也没有减弱丝毫。

1975年,毛泽东逝世的前一年,早已过了花甲之年的张清化(已于1964年晋升少将),忽然接到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华国锋的电话,要他到中南海小礼堂去。

在中南海小礼堂,张清化才知道,华国锋请他来,是因为毛泽东主席准备对那些战争罪犯发布大赦令时,忽然想知道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被俘的、投诚的、起义的各有多少?其中将、校以上各种军衔的各有多少?这些人现在都到哪里去了?

张清化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解放战争中跟随毛泽东,当了三年的“账房先生”,当年的记忆堪称是“永不磨损型”,这笔旧账,他竟然清清楚楚地算出来了。

这也使他回忆起当年那兴奋而又疲劳的算账之夜:“那时,毛主席和军委首长严格得很哩!抗日时,地区分散,环境恶劣,数字不准确的现象是难免的。可在三年内战时期,一点都不能马虎二毛主席的脾气是很大的,决不允许有弄虚作假的现象,要不然,毛主席怎么能说蒋介石什么时候完蛋,他就什么时候完蛋呢?”

末了,张清化不无幽默地说:“蒋介石的统治是被毛主席算垮的。”

蒋介石也就是这一年离开人间的,不知如果在他死之前,听到张清化的言论会做何感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