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我为何总写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小人物?新媒体里大家更喜欢看明星。

我说明星与普通人的关系,就像渡河战役:明星是划船或者游泳过去抢占滩头阵地的那一小撮,普通人则是后面架桥铺桥板的。

虽然抢占桥头堡似乎更重要一些,而架桥铺桥板的又多属无名之辈,但让整体向前移动渡河的,恰恰是这些桥与桥板,所以,他们总值得留下一点底稿。

聊天者:杨巧芝,女,46岁,离异,无孩,无房,2018年开始上街摆地摊。

1998年的春节,杨巧芝家里过得有点别扭。自己才从父亲手里接过棉纺厂正式工的工作没两年,竟然跟着一大批叔叔阿姨一同被下岗了。按道理,当时24岁的杨巧芝不在下岗名单,后来一个寻死觅活、即将退休的老头顶替了她的留厂名额。

杨巧芝的父亲是个老革命,解放战争的时候,跟着解放军的部队抬担架。解放后,回到老家县城,进了国营棉纺厂。一生耿直倔强,不愿阳奉阴违,不肯低头求人。

杨巧芝是个头脑活泛的姑娘,高中毕业后想着自己开服装店,从广东倒腾服装到老家县城卖。结果老父亲两眼一瞪说那种投机倒把的不能干,进厂接他的班是唯一正途。

“有铁饭碗的饭不吃,去吃那提心吊胆的饭弄甚?”

20岁,杨巧芝接替退休的老父亲,成为一名在当时而言让人羡慕的工厂职工。

虽然受压于父亲的权威,没有干成自己的服装店,但进厂也不错,“那个时候,我们那个棉纺厂在整个西北地区都很出名,很多人托人找关系都不一定进得去。挺好的。”

对于20岁的杨巧芝,甚至对于她走南闯北的老父亲而言,都看不清未来会怎样。说未来也都奢侈,他们都看不清两三年后会发生怎样的时代巨变,这种巨变又会带给他们怎样的影响。

杨巧芝进厂后过了几年舒服日子。每天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按时上下班,业余时间可以打打球、唱唱歌。凭着一副好嗓子,杨巧芝进厂一年后就成为了文艺骨干,每当遇到重大节日或者大型厂庆,就是她大放异彩的时刻。

她很享受这样的时刻。

因为喜欢唱邓丽君的歌,她也被厂子职工称作小邓丽君。每当有人在背后悄悄说这就是小邓丽君之时,她都会红了脸。倘若有熟人当面这样喊她,她会连连摆手说着不合适不合适。心里其实美得很。

96年,杨巧芝跟父亲一个老战友的儿子结了婚。那个人比杨巧芝大7岁。本来也怕没有共同语言。不过两家太熟悉了,都在一个工厂,也都在厂属的一个家属院。工作以及生活都几乎重叠,双方都知根知底,找到共同语言很容易。

“结吧,再说已经到了结婚年龄了。上学时候我也喜欢看琼瑶看岑凯伦,也被里面的爱情故事弄得鬼迷三道的。不过那毕竟是写小说,过日子哪来那么多情情爱爱的,还不是油盐酱醋、吃喝拉撒。踏实本分最重要。”

那个老实本分的男人每天定时在杨巧芝车间接她下班。开始是车间的姐妹羡慕她,后来整个厂子里的人都羡慕他们。

然后时间就到了1998。

更早一点时间,厂里就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全是讨论有关下岗问题的。那时下岗还是个新名词,杨巧芝还没弄明白这个词。她也不太关心。倒是她的老父亲那段时间朝厂里跑的勤快了点,说是去打听消息,看看下岗名单都有谁。

据打探回来的可靠消息,杨巧芝老公所在车间可能整个被关停,就意味着她老公在第一批下岗名单。杨巧芝因为年轻能干,加上有特殊才艺,并未在被裁名单。

真正到下岗名单放出来之时,杨巧芝夫妻俩的名字全在榜单上。老父亲去厂长办公室大闹了一次,当着厂长面拍桌子,吼着不能这欺负人。

厂长说你女婿这个没办法,整个车间一刀切。杨巧芝原本还真是不在下岗名单。

“后来一个本要被下岗的老师傅跑到厂办寻死觅活,说他再有两年就退休了,怎么就不能可怜可怜他,让他熬到退休?”

那个老师傅杨巧芝的父亲也认识,老婆走得早,唯一一个儿子年纪轻轻也因病去世,兄弟姊妹也没有,世上只剩他孤零零一个。要说可怜,是够可怜。可杨巧芝父亲说他们家日子也不好过,

“这小两口一起下岗了,吃啥喝啥?再说了,那么多人,为何偏偏要顶替我闺女的留厂名额?”

厂长说:“因为你是老革命,有着非常高的觉悟。虽然事前各种保密,其实下岗名单未公布之前早就全厂皆知。如果这个时候换其他人名额,保不齐会来找我拼命。但我相信老哥哥你不会,你一定会支持厂的工作、响应国家号召的,你不会太难为我和厂子。”

那时距离98年春节也就十来天时间。杨巧芝的父亲果然识大体,没有太为难厂领导,充其量也就拍了拍厂长的桌子骂了句娘而已。

后来,又过去很多年,不惑的杨巧芝才反应过来,父亲的一生就是毁在好面子上,并且也间接把他闺女的前半生给毁了。

98年春节,杨巧芝家里的气氛一直很憋闷。要说全是悲伤,也不是,因为厂子给每一个下岗职工发放了一笔安置费,夫妻俩加起来也不少一笔钱。可也高兴不起来,赖以生存的铁饭碗没了,心里没根没底,空落落的。

那年正月里,大街小巷都在播放《相约98》和《从头再来》。杨巧芝觉得很好听,她老公听后骂了句“日弄人嘞”。

春节过完,杨巧芝开始找工作。她这才发现外面跟以前工厂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外面早已经翻了天覆了地,而工厂还是死气沉沉几十年如一日。她说下岗了也是好事,至少让自己换个活法,否则的话,肯定如她父亲般守着三尺井底熬到死。

换个活法说起来漂亮,实操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没有学历,加之以往工作经验也就是工厂流水线工人,稍微好一点的工作岗位基本没戏。两年时间,杨巧芝换了七八个工作,导购,广告业务员,保险,市场调研,餐厅领班——能找到的工作齐齐轮了个遍。但都做不长久。做不长久是她总觉得这不是自己喜欢的。

杨巧芝打小就想着能有一个大的遮阳伞,去路边摆地摊,慢慢做大了再自己开个店。当年开服装店被老父亲喊停,并未彻底封死她开店的想法。进厂后,她也想过承包工厂食堂来着,结果老父亲又以女孩子家家的太出风头不好的理由给强压了下来。

现在,她组建了自己家庭了,又没了铁饭碗,摆摊开店的心思又开始活泛起来。

这次打压她的是她老公。

当生活不出现大的变故时,很难完全看清一个人。包括同床共枕的夫妻。

杨巧芝说之前在工厂上班的时候,大家都夸她老公是个难得的好男人。她自己也这样觉得。下岗后,他性情大变。

她老公属于那种没什么大本事,但又自尊心特别强的人。在工厂上班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差不多,有没有本事也无关紧要,这种性格还看不出有什么大的缺陷。下岗后,也尝试出去找过工作,但都有始无终。他是小钱看不上,大钱赚不来,没什么大能耐,但又总怕被别人瞧不起。

三拖两磨的,就一年一年的闲赋在家。

开始的时候,杨巧芝在外上班,老公还能在家收拾一下家务,做一下饭。有天下班回家,他在外跟人打牌没做饭,杨巧芝就叨叨了两句,结果引来一顿激烈争吵。从那之后,她男人彻底做起了甩手掌柜。

即便如此,杨巧芝也不能在家里说起谁谁谁没本事,哪个男人赚不到钱。否则,她老公就会觉得是在影射他,就会引来一阵大吵。后来吵也吵累了,就冷战。两个人可以几天几天的不说话,整个家里冷冰冰的。

两人一直没孩子。去医院查了,都没什么问题,可就是不知道为何一直怀不上。是不是有了孩子会好一些?杨巧芝说她也不知道。

“就我俩这种日子,也许有了孩子也只是增加了些鸡飞狗跳呢?过日子又不能靠猜。”

中间也经历其他各种波折,贫贱夫妻已经百事哀,何况还有个不思进取的男人。好在有父母接济,不至于为吃喝住处发愁。

人一旦解决了吃喝与住的问题,其他的,都是可有可无的。

就在这种磕磕绊绊中,他们经历了非典,经历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经历了共和国60华诞,经历了一对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等等各种重大事件。其实基本这些事情跟杨巧芝也没啥子关系,她也没表示出多么大的关注热情,应付自己的日子都已经精疲力尽。

杨巧芝还是不停换工作。到了2017年底,她决定不东一下西一下了,准备重新拾起摆地摊的想法。

“你说怪不怪,这件事就像根刺一样,一直戳在那里,如果我不去做它,就觉得浑身不得劲,觉得这辈子错过了很大的事情一样。”

老父亲年事已高,基本已经不太管她。这次轮到她老公阻止。他说两家都是工人家庭出身,都在一个老居民区了住了几十年,周围几条街道的邻居都相互认识。摆地摊被邻居看到没脸面,丢不起那人。

杨巧芝也急了,说你一个大老爷们整天正事不干,就窝在家里吃闲饭都不嫌丢人,我凭着双手吃饭有啥好丢人的?

她老公恼羞成怒,甩手给了一巴掌。

这一巴掌,把他们二十多年的婚姻打散了。

杨巧芝说散了也好,这种不咸不淡没滋没味的日子自己撑不住了。问她是不是早一点说出摆地摊的想法,估计他们早就散了?她说有可能。以前总想着能撑就再撑一下,离婚对两家都不好。现在彻底死心了。

离婚后的第二天,杨巧芝就去买了一顶大遮阳伞。晚上躺在父母家的床上,她把伞也撑在床上。伞大,把床整个罩住,她就在伞下哭。她说想止都止不住。

半个月后,她的地摊就摆了起来,卖一些袜子打底裤化妆盒之类的小东西。她说虽然苦点累点,也赚不到什么大钱,但心底从来没有这么踏实过。

我都不太愿意说理想这个词,很多东西让这个词变得轻飘俗气,全是包装袋与胭脂的味道。愿望都比它接地气,有分量。

杨巧芝说,打小她就有个愿望,就想着能够在路边支个大遮阳伞摆地摊。不过好像这个想法不太好,太普通,上不了台面,她从来也不跟人说,怕被人笑话。等到大了想试着去做的时候,刚有个想法就被这样那样的阻力耽搁了下来。

“现在啥也不怕了,都45了,谁爱笑话就笑话去。”

之前总听一些大人物摆地摊的故事,他们成功后再回看,这些故事特传奇特励志。杨巧芝不同,她是喜欢做这个,但却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走到这里。

我们常常说做自己,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闲来无事用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实际上没几个人知道如何做自己,也没几个人知道怎样做才算做了自己。杨巧芝估计都不会说这样的话,她只是委屈压抑了很多年,然后在45岁的时候跨出了这一步。

由此你会明白,她为何会把遮阳伞撑在床上,人在伞下哭。

前几天,她微信留言说已经攒下一点钱,加上之前的存款,准备去盘个门面。我回复了几个大拇指的表情。

听杨巧芝的故事,似乎能看到那个叫命运的东西。

45岁前,她更多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45岁后,才开始与这个东西面对面硬刚,并已取得一点阶段性胜利。

挺好。

九爷:小小水果商,城市蒙面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