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美术老师,到扎根玉泉区,坚持深入第一线采访,摄影记者丁根厚于用相机记录了二十多年来玉泉区的发展变化。本期《玉泉故事汇》,让我们来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劳模丁根厚的故事。

从美术老师到道德模范

常年在镜头后拍摄的丁根厚这次坐在相机面前,表现出了紧张和微微的拘谨。1993年,丁根厚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美术老师,由于大学时选修过摄影课,在工作之余帮助学校拍摄活动和会议照片。

机缘巧合,2000年,他进入当时的玉泉区宣传部记者站,成为了一名通讯员工作至今。如今的老丁,已经是玉泉区融媒体中心年龄最大最有资历的摄影记者了。

相机是战友 泡面是标配

丁根厚擅长新闻纪实类摄影,因为新闻时效的特殊性,相机必须时常带在身边,不分四季和昼夜,随时准备出门拍摄。拍摄结束后,后期制作和投稿也是丁根厚自己负责,作息的不规律导致他常年不能按时吃饭,泡面就成了”标配“食物。

2019年,丁根厚成为为《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投稿刊发新闻图片数量全国第一的摄影记者。2020年,《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丁根厚的照片已经超过70张。

2018年丁根厚收获了“新华社十佳优秀签约摄影师”,2019年的作品《放飞天性》荣获“张謇故里”杯人民摄影“金镜头”(2018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优胜奖”。丁根厚用自己的相机,记录着玉泉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并把玉泉区带到了全世界的目光中。

大自然的纪实 别有一番乐趣

除了新闻纪实摄影方面的成绩,丁根厚还是一名优秀的微距昆虫摄影师,被著名的摄影网站POCO评为“十大生态摄影师”。八年来,丁根厚走遍了呼和浩特,记录着呼和浩特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他的镜头,呼和浩特湿地公园的小昆虫也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还获得了中国赛区颁发的优秀奖。

而拍摄昆虫的辛苦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为了拍摄最完美的画面,丁根厚身上最多的时候有170多个蚊子包。儿子数着父亲后背的蚊子包,感到无比心疼。而丁根厚却觉得,摄影带给自己的不仅是奖项和荣誉,更是满足与成就。

丁根厚的儿子在大学开始之际,拒绝了父亲送给自己的一套相机。他心里非常清楚摄影师的辛苦和疲劳,他心疼父亲这么多年的奔波。而丁根厚的教育理念是“自由地成长”,所以对此丁根厚并不觉得失望。他支持儿子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就像自己,也在坚持自己的热爱。

记录“最美青城人”

2019年12月22日,丁根厚荣获第九届“最美青城人”暨2019年度呼和浩特市道德模范“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奖。

对于自己获得的荣誉,丁根厚却十分低调。他认为摄影的过程是沟通的过程,每一次举起相机,他都是在和镜头里的人物进行了沟通,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拍摄出老百姓最真实、最幸福的瞬间。一张张照片里的玉泉区人民,才是最美的。

对于未来,丁根厚计划用更多的镜头故事,来记录和宣传玉泉区人民的生活和时代的发展。丁根厚看到了短视频的趋势,业余时间也在努力学习视频拍摄和制作。活到老学到老,丁根厚希望未来能为玉泉区输出更多精彩的内容,作更多贡献,留下更多美好的瞬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