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秦國曆史的人,都會知道呂不韋這樣一個存在,而隨着《大秦賦》的熱播,"呂不韋的處境"又成了一個十分熱鬧的話題。

早在秦始皇嬴政的父親嬴異人在趙國爲人質時,呂不韋便和秦國產生了千絲萬縷的瓜葛。當時的秦國處在秦昭襄王的統治之中,那是秦朝國富兵強社會一片祥和之態。這時的呂不韋是一個商人的身份,憑藉着商人的敏銳嗅覺,他看到了贏異人身上的潛力。

於是呂不韋便動用一切關係,讓嬴異人在趙國的重重監視之下,順利的回到了秦國。果不其然,在秦昭襄王去世之後,秦孝文王繼位,但是孝文王在位三天之後便去世了。

這時,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便是贏異人,這時祝贏異人回到秦國的呂不韋變成了一步登天,從此走上了權力的巔峯。

但是,贏異人十分忌憚呂不韋的能力,雖然給予他高官厚祿,但內心並不信任這個權臣。再加上三家分晉和田氏篡齊的前車之鑑,贏異人便更加忌憚呂不韋了。但這時詭異的狀況便發生,贏異人在位三年之後,便無故身亡。而新君嬴政年幼,根本無力親政,在這段時間裏,呂不韋可以說是權傾朝野。

不過,好在呂不韋在當權期間。做了許多有利於秦國的是嬴政親政之後,念他勞苦功高,沒有太過於逼迫他。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嫪毐僞造了太后和秦王的印章意圖謀反。

而這位嫪毐便是呂不韋舉薦的。更聳人聽聞的是,嫪毐和嬴政的生母還有了兩個兒子,這一點可以說是觸及到了嬴政的底線。於是乎,勤政便動用了君主的權力對呂不韋進行徹查。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經過調查,呂不韋和嬴政的生母趙太后竟然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祕密。但這種事情終究不能聲張,縱然嬴政心中再氣,也只得是將怒火發在嫪毐等一干人等身上。

據史書記載,這次怒火。一共導致高級官員20多人被砍頭,就連爲此事進諫的官吏都殺死了27人。那但於呂不韋和趙太后的處分,僅僅只是將呂不韋的罷免了丞相職權,趙太后趕出皇城而已。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嬴政的目的便是讓呂不韋和趙太后從此不能夠再次相見,不想也不能夠要了二人的性命。但就在這時,異變突生。

因爲怕失去仁孝的名義,嬴政最後選擇了將趙太后迎回咸陽城,轉讓呂不韋返回自己的封地。這一切看起來都十分平常,不過卻在呂不韋出城時出現了問題。

在呂不韋離開咸陽返回封地的那一天,全城士子及各國使臣爭相送別,其盛況空前。好巧不巧,正是在這個時間段之中,春申君借女竊國的傳言流傳到了嬴政的耳中。聯想到呂不韋和趙太后的關係,再加上呂不韋的威望與人氣,嬴政不得不對呂不韋造反這一問題提防起來。

因爲呂不韋與嫪毐不同,他的勢力在秦國內部盤根錯節,如果直接殺死呂不韋,勢必會造成秦國內部的大地震。於是乎,嬴政便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信的內容本身並沒有任何過錯,但呂不韋透過信的本身,應該並不難看出嬴政對自己的忌憚,如果任由這種忌憚發展下去,等待自己的必然是誅九族的命運。

於是乎,即使權勢滔天的呂不韋,也只能選擇以一杯毒酒結束自己的生命來保全自己的家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