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之中,皇帝便是行政系統之中的最高首腦,她們號稱天子,統領一國。因爲社會性質的原因,我國的皇帝大多都是由男性來擔任,但是在我國最強盛的朝代之一的唐朝,卻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

公元前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改唐爲周,改元天授,在洛陽建立了武周政權,一代女皇就此橫空出世。能在父系氏族的社會之下,以女子之身登臨九五至尊之位,武則天的能力不言而喻,但透過能力的背後,我們更應該想到的是她對權力的極度癡迷。

在這種慾望的驅使之下,武則天爲了清除障礙將唐朝的李姓王公貴族大肆屠戮,爲了就是讓她的登基之路,暢通無阻,俗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但武則天爲了登上皇帝的寶座,甚至連她的女兒、兒子、孫子、孫女都在她的設計之下一一暴斃身亡。在武則天的雷霆手腕之下,武周政權可以說是穩如泰山。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武則天卻沒有單獨給自己造一座陵墓,而是選擇和唐高宗李治合葬乾陵,這種現象實在令人費解。

或許武則天沒有單修陵墓而選擇合葬的行爲,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並無不妥,但要知道在古代對於殉葬的講究是很多的。一個君王的陵墓往往彰顯着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這也正是爲何我國曆朝歷代的君王們的陵墓都十分宏大的原因。

而且古人認爲生命並不會隨着死亡,在死後的世界裏,想要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陵墓就要十分豪華。這種說法除了享受本身之外,更多的是一種對墓主人生前地位的顯示。

而武則天作爲一位將自己的子女送入黃泉,也要登基稱帝的人,她沒有理由不爲自己修築一所宏偉的陵墓。

而且在武則天當政期間,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比如說開放武舉制度,收復安西四鎮等等,無不彰顯着武則天的輝煌政績。

但是,武則天在當政期間卻也大力實行威權政策,並且動用酷吏,對於能夠威脅自己統治地位的人,直接便是棍棒加身,嚴重者更是人頭落地。

誠然,這種做法極大地鞏固了武則天的統治地位,但也導致武則天在民間的風評不是很好,在林語堂先生的《武則天正傳》之中便記載,從登記開始,武則天先後重用了酷吏27人,抄家滅族近千個,就連百官之首的宰相也被殺死了5人。

而且武則天更是將開國功臣李勣掘墓焚屍,讓他落了個屍骨無存的下場。有了這種前車之鑑,即使是武則天也不得不考慮自己死後的結局。

如果,武則天選擇自己鑄造一所豪華陵墓, 無疑是長了自己的臉面。但是,武家的繼承者們根本沒有能力保全武則天的政治遺產,武周雖強,但最後還是要回歸唐朝的統治。在李家重新走上政治權力的巔峯之後,武則天恐怕也會獲得一個被掘墓焚屍的下場。

但如果選擇和唐高宗李治合葬一處的話,其實武周滅亡,但唐朝依舊存在,李家子孫根本不敢作出褻瀆祖宗陵墓的事,這樣也就將武則天的屍體巧妙的保護了起來,或許這便是武則天的聰明之處。

不過,雖然沒有自己建造一座豪華陵墓,但武則天卻在乾陵外。豎起了一座屬於自己的石碑,這塊石碑上沒有任何的字跡,其中的深意便是無人能夠對我的一生進行評價,其孤傲之意不愧爲千古第一女皇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