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鄱湖千帆竞发,滚滚长江百舸争流。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处鄱阳湖和长江交汇处的湖口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落实,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奋力争当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全市创新发展的“标杆”、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全市打造最美岸线建设的“标杆。

“铁腕重拳”畅通黄金水道

小桥流水流泗港、玉带龙泉文桥港、多彩秀美武山水……湖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生态环境委员会“双主任”,河(湖)长办加强调度,建立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清河行动”、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清四乱”和消灭Ⅴ类及劣Ⅴ类水等河湖整治专项行动,紧盯污染源头管控,加强生活污水整治,狠抓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小、散、低”码头整合。同时,生态环境委员会聘任环境保护特约监督员,进一步创新环保监管形式,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强决心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履行好长江“共抓大保护”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不断巩固提升绿色生态优势,以“铁腕重拳”之势确保黄金水道畅通无阻。

12月初,湖口县作为全省“三农”工作3个典型代表之一,在全省农业发展大会上介绍稳步推进禁捕退捕主要成果。初冬时节,昔日丰盈的鄱阳湖逐渐显滩露水,成群的候鸟在此“聚会”,江豚在此“嬉水”,最美岸线成画屏……11月18日,由中央网信办发起的“共舞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采访团走进湖口,一路看,一路赞,无不发出感叹。

“绣花功夫”护好江湖清水

12月初,湖口高新园区日处理20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提标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处理能力。近年来,湖口在全省率先实现纳管标准和排放标准“双提升”,创新沿江排口整治模式,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入江排口“生态化、标准化、智能化”三化模式,加快推进沿江化工企业“三年出清”计划,对拆除的化工企业用地和沿江山体进行生态修复,累计投入5亿余元推进沿江“清岸”“绿岸”工程,大力实施纵深百米绿廊、拆墙透绿增绿、矿山修复、绿色工厂创建等示范性工程,让24公里长江岸线和30公里鄱阳湖岸线呈现出“每一寸都是绿的,每一处都是美的”景象。11月中旬,在水利部召开的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新闻发布会上,充分肯定了湖口县的经验做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湖口县在全市率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治理,新建改造排水管网总长度35.84公里,完成投入金额1.6亿余元,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治理,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和环评准入制度,全面关停并拆除“禁养区”内畜禽养殖企业12家,拆除“限养区”内畜禽养殖企业55家,整改规范提升12家。目前,湖口县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鄱阳湖湖区及县域内水库、湖泊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

“创新驱动”促进绿色发展

随着湖口县海山科技创新试验区内20万平方米科创综合体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平台加速深度融合,自主创新、科技孵化和成果转化高地正在形成。这是湖口县加快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步伐,促进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湖口县紧紧围绕“跨入全省十强,争当四个标杆”战略,大力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淘汰落后产能上做“减法”,加快推进园区集中供热工程,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加快推进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关停并转。在培育新动能上做“加法”,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大力实施“三百工程”,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经济”,以及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在科技创新上做“乘法”。目前海山科技创新试验区已入驻中科院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环保创新中心、天赐新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科技孵化器企业近30家,共有博士、硕士等高端人才52人。

江湖两岸作画屏,绿色发展正当时。湖口正掀起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会议精神高潮,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向深入。2020年前三季度,全县1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2%,列全市第一位。

湖口县融媒体中心 张玉 陈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