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语:

年岁更迭,云帆共济,新浪财经重磅推出“寄语大资管”新年特别策划。来自银行、保险、信托、AMC四大行业的30位资深人士携手新浪财经,分享“大资管”时代新思考,把脉后疫情时代的投资之路,共同寄语2021!

曾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自从2018年“资管新规”颁行以来,整个资管行业进入了比较深刻的、全面的变革,目前转型仍然在过程当中,到现在仍未结束。

经过两年时间的转型,资管的制度不断完善,产品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当然我们也看到在转型的过程当中,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在未来的时间当中一一地去化解、去应对。

从资管机构的角度来讲,转型过程当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一个挑战当然就是新产品的设计。新产品的设计需要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核心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建设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尽管我们看到净值型产品不断地增长,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具备机构核心能力的新产品,其实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还需要一个过程。

还有就是老产品逐步地压降。从目前来看,(监管要求)到2021年年底最后达标,当然后续根据各个机构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会有“一行一策”、“一事一议”的具体延期方案,但总体来讲(按)目前这个节奏,大部分的老产品需要在2021年底要真正地清理完毕。在这个过程当中,存量产品压降需要一定的努力,而且过程当中还会有一些存量风险需要去化解。

所以,从资管机构的角度来讲,转型过程当中,新的产品能力的建设、旧产品的压降以及风险的处置都需要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完善。

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在这样一个资管行业转型的大环境当中,我们也会发现我们面临的投资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以往我们认为的“高收益、零风险”的状况,几乎已经不复存在,风险和收益逐步在对等。而且以前我们认为的所谓的一些刚兑的、无风险的产品,实际上的风险属性在过去一段时间已经慢慢地体现出来。而且还有一些新的创新类的产品,包括基于互联网的一些存款、理财等等(产品),未来也会面临着监管层面不确定性的影响。

所以,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普通投资者应该逐步地去转换投资理念,树立真正意义上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投资理念,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高收益的产品,而忘记了对风险的考虑。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投资人理念的逐步成熟,从另一端也会为资管业转型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市场基础。

总体上来讲,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的市场空间依然是巨大的,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金融机构也好还是投资人也好,在这个市场当中未来都还有巨大的空间。但是在转型过程当中需要我们培育新的核心能力,树立新的理念,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进行研究、进行创新、进行探讨。

注:文字稿件根据发言内容整理。

责任编辑:杨希 19041832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