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語:

年歲更迭,雲帆共濟,新浪財經重磅推出“寄語大資管”新年特別策劃。來自銀行、保險、信託、AMC四大行業的30位資深人士攜手新浪財經,分享“大資管”時代新思考,把脈後疫情時代的投資之路,共同寄語2021!

曾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自從2018年“資管新規”頒行以來,整個資管行業進入了比較深刻的、全面的變革,目前轉型仍然在過程當中,到現在仍未結束。

經過兩年時間的轉型,資管的制度不斷完善,產品結構也在不斷地調整,應該說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當然我們也看到在轉型的過程當中,仍然面臨着很多挑戰,需要在未來的時間當中一一地去化解、去應對。

從資管機構的角度來講,轉型過程當中面臨着諸多的挑戰:

一個挑戰當然就是新產品的設計。新產品的設計需要培育與之相適應的核心的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建設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在這個層面上,儘管我們看到淨值型產品不斷地增長,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具備機構核心能力的新產品,其實還需要不斷地完善和豐富,還需要一個過程。

還有就是老產品逐步地壓降。從目前來看,(監管要求)到2021年年底最後達標,當然後續根據各個機構的具體情況,可能還會有“一行一策”、“一事一議”的具體延期方案,但總體來講(按)目前這個節奏,大部分的老產品需要在2021年底要真正地清理完畢。在這個過程當中,存量產品壓降需要一定的努力,而且過程當中還會有一些存量風險需要去化解。

所以,從資管機構的角度來講,轉型過程當中,新的產品能力的建設、舊產品的壓降以及風險的處置都需要在未來一到兩年時間,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完善。

從普通投資者的角度,在這樣一個資管行業轉型的大環境當中,我們也會發現我們面臨的投資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以往我們認爲的“高收益、零風險”的狀況,幾乎已經不復存在,風險和收益逐步在對等。而且以前我們認爲的所謂的一些剛兌的、無風險的產品,實際上的風險屬性在過去一段時間已經慢慢地體現出來。而且還有一些新的創新類的產品,包括基於互聯網的一些存款、理財等等(產品),未來也會面臨着監管層面不確定性的影響。

所以,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普通投資者應該逐步地去轉換投資理念,樹立真正意義上的“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投資理念,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高收益的產品,而忘記了對風險的考慮。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想投資人理念的逐步成熟,從另一端也會爲資管業轉型創造一個更爲良好的市場基礎。

總體上來講,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的市場空間依然是巨大的,未來還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無論是金融機構也好還是投資人也好,在這個市場當中未來都還有巨大的空間。但是在轉型過程當中需要我們培育新的核心能力,樹立新的理念,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進行研究、進行創新、進行探討。

注:文字稿件根據發言內容整理。

責任編輯:楊希 19041832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