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樱花开,青春从这里开始远行,这里是武汉。

江水浅,湖水深,命运随着时代激流跌宕澎湃,这里是武汉。

春风起,秋风逝,时光变奏充满激越与忧伤,这里是武汉。

北方晴,南方雪,冷暖烟火收藏人间百味,这里是武汉。

白云引,黄鹤归,兜兜转转,所有人回到绕不开的城市,这里是武汉。

2020年12月29日,阎志的五卷本长篇小说《武汉之恋》在武汉大学举办首发式。

这是阎志写给时代和理想的一支恋曲,也是写给武汉和珞珈的一封情书。

北风紧,瑞雪飞,却挡不住珞珈山的暖意。

还在静候春天的樱树,先等来了《武汉之恋》的书香,还有作者阎志对这所大学、这座城市的深情。

近50万字的《武汉之恋》,节奏明快,充满时代感。它以武汉大学的一批佼佼者为原型,讲述了雷华、田路、陈东明、吴爱军、张中羽等人的创业故事和人生历程。

全书分为《梅花落 樱花开》《江水浅 湖水深》《春风起 秋风逝》《北方晴 南方雪》《白云引 黄鹤归》5部,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武汉起笔,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前夕回锋,纵横捭阖近四十年,时代浪潮、城市变迁、命运跌宕,都在阎志笔下倾泻而出。

△阎志和参加首发式的部分嘉宾

谈到《武汉之恋》的创作,阎志说,他是基于对文学、对这个城市、对武大和校友们的热爱,自告奋勇写的这部书。他认为,应该有直面创业、直面企业家、直面一座城市和学校的书写,现实主义的书写,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促使他创作了《武汉之恋》。

“《武汉之恋》的故事,让我们想起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充满理想主义和活力干劲的年代。”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感谢阎志为武大在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做出的贡献,并期待,武大还能走出更多杰出校友,未来能再写一部《武汉之恋》。

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则回忆起1990年阎志跟他说要写中短篇小说的夏天,时隔三十年,看到这部《武汉之恋》,刘醒龙感慨阎志的坚持和执着。刘醒龙认为,疫情之后,《武汉之恋》五卷本亮相,它告诉世人,“武汉不止是活下来了,还会活得更加让人迷恋。”

2020年1月,小说的第一部《梅花落 樱花开(上)》在《青年文学》首发,开启《武汉之恋》的连载;12月,全书出版发布,成为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武汉这座城市最好的精神注脚。

参加发布会的武大校友、学者和文学评论家,则认为《武汉之恋》是深刻理解现实、反映现实、重塑现实、提升现实的作品。

武汉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於可训:这部作品可以视为“青春颂”“创业史”“英雄谱”和“教育诗”,它有一种“大河小说”的雄大气魄,既有诗意,也震撼人心,这恰恰是今天很多文学作品缺少的。

《青年文学》主编张菁:希望《武汉之恋》这样有品质有思考有生活的作品,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武汉之恋》可以说是作者阎志在新时代,倾尽心血,在精神情感上献给武汉的“传记”和“情书”,以表达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感恩之情,真正承担起了一个企业家和作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文学评论家蔡家园:书中所描写的青春激情,正面展示的创业历程,抓住了时代本质性的东西。

在《武汉之恋》中,阎志既书写着一群武大弄潮儿的艰辛创业历程和彼此间的深情厚谊,也通过那些个人的命运,折射出风云际会的八十年代、春潮涌动的九十年代和波澜壮阔的新世纪。

字里行间,有武汉人亲身经历的城市沧桑,也有让人津津乐道的时代传奇。

△艾路明在漂流长江期间

在第一部中阎志写到,“校园明星”陈东明,在珞珈山石上刻下“始”字以自勉;而“漂流勇士”田路,用一只游泳圈漂流长江,寻找人生目标。

△多年后陈东升回到珞珈山,和自己刻下的“始”字合影。

图片来源:中国慈善家

这两个人物,容易让人想起武大校友、企业家陈东升和艾路明,他们的故事,正是充满浪漫色彩和理想主义的八十年代的代表。

△上世纪80年代《硅谷之火》封面

在《江水浅 湖水深》中,珞珈山下、凌波门外的东湖水,和《硅谷之火》燃起的豪情火焰,交会在计算机系学生雷华身上。那一刻,血气方刚的少年,立志成为时代的巨人。

△青春时代的雷军

现实中,读过《硅谷之火》并深受激励的是雷军,乔布斯也是这本书的读者。阎志用这个情节,再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先声。

△“92派”企业家,开创了一个时代

第三部和第四部,巨变接踵而来。“92派”企业家穿过风风雨雨,站上历史舞台;他们所出发的城市——武汉沧桑变换,“追求卓越 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融入春风秋雨,传向大江南北。

△“资智回汉“的第一站就是珞珈山

第五部《白云引 黄鹤归》则将故事逐步推到当下、推向高潮。受武汉市委市政府之聘成为“招才顾问”的阎志,将小说的结尾定格在“资智回汉”,其中蕴含着“凤还巢”的振奋和激动,也表达着对武汉未来的预期和信心。

作为这四十年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阎志曾说,自己比常人更了解这批创业者,他写出他们的奋斗历程,就是在书写这个时代的缩影;他展示他们身上的武汉烙印,就是在向这座城市热烈表白。

正如卡尔维诺把《看不见的城市》视为“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一样,兼具诗人和企业家特质的阎志,不但用实际行动回馈江城热土,更用深情的文字传递对武汉的热爱。

吟咏六载的武汉诗歌节是如此,《武汉之恋》同样如此。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标刻:北京与《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上海与《长恨歌》《繁花》,巴黎与《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伦敦与《雾都孤儿》《双城记》。

武汉也有自己的城市文本,典雅如崔颢和李白笔下的黄鹤楼,烟火如方方、池莉小说中的铁道外、吉庆街。

然而,在风雅和世俗之外,武汉还有热血的一面:樯帆林立、百里繁华、九省通衢、直追沪上,在百年沧桑里,它一次次追求着复兴之梦。

这个进击的武汉,出现在《武汉之恋》中——那些白衣沧海的少年,那些砥柱中流的中坚,其实也象征着武汉坚韧执着、不断开拓、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2020年,现实中的武汉抗疫和小说中的奋斗故事,更形成了精神上的相互映照。

《武汉之恋》所写到的人物,包括阎志本身,也是助力抗疫、保卫武汉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英雄之城的无畏付出,还是时代精英的拼搏奋斗,共有一份热爱,共有一腔热血。

交相辉映的作品和城市,触动了更多读者的心。著名作家邱华栋认为,这是一段致敬理想和时代的心灵史;著名文学评论家潘凯雄,从书中看到“有了那个时代特定精神的支撑,青涩与成熟、曲折与坦途之间才有了发生转换的可能”。

著名评论家孟繁华说,《武汉之恋》是一部“向改革开放四十年致敬”的小说,是一部表现青春激情和时代缩影的小说,是一部新时代的创业史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洋溢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风采的小说。

此情所付,生生不息

不久前,在第六届武汉诗歌节上,阎志作词的歌曲《倾城之恋》又回荡人们耳畔。

一阕词,一支笔,一本书,情话呢喃,娓娓而诉。

对武汉的告白,并没有说完,也永远不会说完——

谢谢你等我,江城的告白

让我在时光里期待

芳草萋萋也,等着你

你擦肩而过,余温还在

因为爱情才明白

你的青睐,为爱而爱

梅花落和樱花开

谢谢你正好也在

文 | 上策君

现场图片 | 熊琦、金鑫、王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