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發掘的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面、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並瞭解了這些遺蹟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

金中都是北京建都之始。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正式遷都燕京(今北京),並改稱中都,開啓了金中都作爲金朝都城的62年輝煌歷史。金中都城牆遺址目前在地表尚存南城牆萬泉寺、鳳凰嘴和西城牆高樓村等三處,1984年公佈爲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9-2020年,爲配合金中都城牆保護和展示工作,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豐臺區文化和旅遊局對西城牆、南城牆及周邊開展了兩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共計發掘面積2900平方米。此次考古工作是首次對金中都外城城牆開展考古發掘,發現城牆遺蹟5處,總長約60米,最寬處24米;馬面遺蹟(凸出於牆體外側的防禦設施)1處,長約20米,寬約7米;護城河遺蹟1處,寬約66米;城內道路2條,殘長約20米和40米;出土有“官”字款磚、定窯、鈞窯瓷片等遺物。

本次發掘,有着重大的意義:

1、本次發掘基本釐清了外城城牆的保存狀況、形制結構,及其與城外護城河、城內道路的關係,首次正式確認了護城河、城牆的寬度及營建方式。

2、首次完整揭露了1處金中都外城牆的馬面遺蹟,確認其形制爲圓角長方形,構建方式爲在城牆外二次增築、外圍包磚。

3、疊壓在南城牆下的唐代墓葬、遼代墓葬爲金中都城在唐幽州、遼南京城基礎上改、擴建的史實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學證據。

金中都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中居於重要地位,此次考古發現爲復原金中都結構佈局和城市面貌提供了重要考古資料,實證了金中都城的建制沿革。(記者 鄧耀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