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

国际友人诺尔曼·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自己的高超医术支援中国抗战,乃至奉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31日来到延安。毛泽东亲切接见了白求恩一行。不久,白求恩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

白求恩到中国来,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的正义战争事业无限的热忱。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第二周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恢复健康回到前线。哪里有伤员,他就出现在哪里。

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涞源县临时手术室里为伤员做手术

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震得小庙上的瓦片哗哗地响。白求恩却在小庙里紧张地手术着。同志们劝他转移,他却不肯。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在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他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X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抢救伤员时,白求恩的左手中指被一块碎骨划破。几天之后,白求恩又抢救了一名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吴明。这是外科一种烈性传染病,他发炎的手指第二次受到细菌致命的感染,情况不断恶化。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命令医护人员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和处理办法,尽最大努力为白求恩治疗,但他的病情仍不见好转。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2月1日,延安各界也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在白求恩牺牲68年后,2007年8月15日,白求恩大夫的亲密战友、时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游胜华的家属,郑重地将白求恩大夫的五件珍贵遗物捐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部分文物展示

这五件遗物分别是:一件骨锥、一件止血钳、一件中钳、一件拉钩、一口木箱。前四件文物为胸外科医生使用的手术器械,是白求恩从加拿大带到中国,曾在历次火线战地救护中使用过的。他生前非常珍惜这些从国外带来的医疗器械。

他在生命垂危之际写给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信中,便有这样的嘱托:“给军区卫生部长两个箱子,游副部长八种手术器械,凌医生可以拿十五种,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做纪念吧。”上述四件文物便是白求恩临终前送给游胜华的“八种手术器械”里的部分遗物。这四件器械时隔半个多世纪仍熠熠闪光,结实可用,足见制造之精良,保存之完好。

至于那口木箱,白求恩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曾用它装过手术器械和书籍,行军时将它绑在马背的驮架上,到达宿营地后,则放在炕上当小桌子用。白求恩遗嘱中所称“游副部长八种手术器械”便是装在这口木箱里一并送给游胜华的。

据游胜华的女儿游黎清介绍,父亲游胜华和母亲孟毅生前对白求恩赠送的遗物非常爱惜,他们在此后多年的戎马生涯里,行军打仗丢弃了很多东西,却始终随身带着白求恩大夫的遗赠,解放后更是当作传家宝一直珍藏着。游胜华晚年时又将这些传家宝分发给子女保存。

游胜华

白求恩不远万里

来到中国

在枪林弹雨里救治了

无数伤员的生命

建医院、办学校

培养了大批医护人才

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样的深情厚谊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

而他遗留下来的这些珍贵文物

将永远彰显着不朽的

白求恩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