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近日,杨颖发文澄清又一次将热搜引爆,这让大家再次翻出她与黄晓明、李菲儿的三角关系。但当年无论大家怎样传,她都未正面回应过此事。

此次之所以不再沉默,是因为《乘风破浪的姐姐2》邀请了李菲儿加入,而黄晓明是此次的主持人,不少人都讨论二人同台会不会很尴尬,结果却出乎意料。

两人同台不仅不尴尬,还能很和谐地相处于同一档节目,所以,分手后到底能否再做回朋友?

支持的人认为,两个人毕竟曾拥有过一段美好的感情,在亲密关系维持期间,都尽了最大努力。

恋爱关系中投入了彼此的精力与时间,最后可能因为现实原因并未走到一起,但也不能因为分手便彻底否认这段关系。

坚信分手后依旧能做朋友的人,正是觉得大家都放下了,才能以朋友的身份重新整理彼此,也有相关调查显示,65%的人都曾拥有过“分手后友情”,22%的人则不止和一个前任做过朋友。

另一方的态度也很明显,认为男女之间是不存在纯友谊的,尤其是前男女友这种复杂的关系。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投入得越多,分手后受到的伤痛就越大。

人通常会为了保全自我而做出不太清醒的决定,如很多人之所以想跟前任保持联系、做回朋友,都是带有企图的。

他们已经将恋爱对象当做自己的一部分融入了生活,已经把跟他们养成了习惯,所以,做回朋友还能保有原有的生活状态,降低对个体的损伤。

但这样的自我保护只能短暂维持,如果内心并未真正放下对方,而对方只是想跟你做朋友,那么个体只会遭受双倍的痛苦。

所以,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更坚信,了解这段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是删掉彼此、不再联系,这样才能相忘于生活,不再回忆起痛苦的曾经。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分手后如果是出于以下想法,与前任保持朋友关系,反而是种成长。

心理弹性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弹性(Resilience),即面对心理反应的复原程度。失恋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坏事,一听到失恋便会联想到悲伤。

但实际上,选择和前任做朋友可以有效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能帮我们尽快恢复曾经受过的感情伤害,找回独立的自我状态。

人的本质是趋利避害的,所以本能会在失恋的第一时间选择逃避保护自己,但这并不是两人关系的最好解决办法,反而论证了自己才是放不下的那方。

很多人失恋后都会采取酗酒、绝食等损害身体的行为,天真地认为酒精可以麻痹意识,忘记失恋的痛苦,但却忘记人总有清醒的那天。

绝食最终的结果也只会造成自我机体损耗,对曾经的伴侣来说,根本没有损失,惩罚的只有自己。

爱情并不是极端的

真正做回朋友的伴侣是彻底释怀了,他们敢于承认已经发生过的事实,也经过深思熟虑审视了自我在上段关系中的行为,并能通过与前任的沟通,从这段情感中获得收获,做回朋友也是对前任的一种认可。

并不是每每分手都会使两个人老死不相往来,也有不少前任在分手后依旧能成为很好的倾听者。

爱情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极端的,只能是爱与不爱。但根据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个体投入的成分比例不同,便会获得不同状态的爱。

有的人不能做情人便只能走向对立面,而有的人却可以将爱情慢慢加之以承诺,在彼此的悉心照料下,养成亲情。

所以,爱情对于个体来说,并不是绝对的。两个真正爱过的人,可以在分手后以别样的方式守护在彼此身旁,给予对方力量。

如果两人爱情的结束是源自其中一人的背叛,那么主动权便在受到伤害的一方是否选择原谅。

分手后,我们需要好好将自己抽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用断绝来往来麻痹自我。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