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紀念館 孟德龍 攝

揚州楹聯文化深厚,景點楹聯數不勝數,且融詩詞、書法、園林建築於一體。2021年,揚州報業傳媒集團、揚州市文聯、廣陵區汶河街道辦事處聯合推出“揚州是個好地方——跟着楹聯讀揚州”專欄,邀請10位楹聯專家,從揚州的風景名勝之地選擇50餘副知名楹聯賞讀,解讀楹聯深層次文化內涵,展示揚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新時代新形象。

【史可法墓祠】

數點梅花亡國淚;

二分明月故臣心。

梅花嶺畔的史可法墓祠,是紀念明朝末年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著名歷史遺蹟,內建明代史可法的衣冠墓。祠內古今輓聯如林,多爲追懷先賢、褒揚史可法捨生取義的高風亮節。其中,最有名的當數“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這副楹聯。

江蘇省楹聯研究會副會長、揚州文化學者曹永森介紹,這副楹聯並沒有作者署名,但是經考證,此爲清代詩人張爾藎所撰,清代書法家伊秉綬所書,其內容和形式相得益彰,“這副楹聯,從其思想性、藝術性以及影響力等方面來看,都值得細細品讀。”

曹永森介紹,這副楹聯首先點明瞭一件歷史史實。公元1645年,史可法率軍與清軍交戰,督師揚州。清軍以紅衣大炮攻城,入夜揚州城破。清將多鐸向史可法勸降,史可法大呼:城亡而亡,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史可法帶領五千將士守城,城破,史可法與城共亡。

“亡國淚,亡國,就是沒有守住,但是後面‘故臣心’值得細品。”曹永森介紹,因爲這個祠堂是清乾隆年間所建,當時,史可法是明代的大將,可謂是清兵的“敵人”,但是史可法愛國的精神,就連他的對手也很欽佩。再說“數點梅花”,如今正是梅花嶺上花開的季節,“點點梅花,不也是抗清將領與揚州人民的淚水嗎?表明了史可法忠貞愛國的情懷。”

曹永森說,“數點梅花”,此地爲梅花嶺,“二分明月”,衆所周知指代揚州,所以上下兩句,揚州、梅花嶺,地點契合,又借物詠懷,“像史公祠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兼具其政治性與思想性,這副聯並沒有口號似地向人們宣揚愛國,而是利用這十四個字,藉助梅花和明月的形象,來表達史可法的愛國之心,表現力很好。”

“古今中外,很多人寫過與史公有關的散文,幾乎都要用到這副聯,凡是到史公祠瞻仰的,沒有不對這副聯表達讚歎之情的。”曹永森表示,雖然楹聯上沒有標明作者張爾藎的名字,其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但這副聯可以說是流芳千古,“從這副聯也可看出揚州人對史可法的崇敬之情,我們說‘死而不亡者壽’,史可法雖然去世了,但是這樣的人‘壽’,長壽,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記者 林倩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