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歷史劇《大秦賦》終於播完,爭議不斷,但劇中的場景道具還是不錯的,另外,劇中有幾個配角,刻畫得十分深刻,例如秦國謀士姚賈、趙國名將李牧等。筆者今天要給大家介紹另一個小人物,此人就是《大秦賦》中的寧騰。歷史上的他,是著名的間諜,他幫助秦王嬴政滅掉了韓國,而且,在兩千多年後,考古學家曾挖出了寧騰的公文,讓後人對他了解更加深刻。

在《大秦賦》中,寧騰第一次出場,是在趙悼襄王(趙偃)去世,六國代表齊聚趙國商量“合縱”抗秦的時候,當時,寧騰是韓非的門客。秦臣姚賈爲了破壞六國“合縱”,設計讓寧騰幫他送禮,結果寧騰被韓非所棄,又被姚賈寫信推薦給了韓相張讓。

後來,寧騰入秦,被姚賈帶到鄭國渠上游歷一圈,成功策反,從此成爲秦國安插在韓國的間諜人物,然後寧騰擔任南陽太守,在秦國滅韓的過程中起了較大作用。

在歷史上,寧騰的歷史原型是一個叫“內史騰”的人。《史記·秦始皇本紀》雲:

十六年九月,發卒受地韓南陽假守騰。初令男子書年。魏獻地於秦。秦置麗邑。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爲郡,命曰潁川。

注意,內史騰並非姓“內史”,而是他後來曾擔任大秦的內史,因此史書中稱他爲“內史騰”。《大秦賦》爲了方便表達,將其改爲寧騰。

歷史上的內史騰,原是韓國官吏,曾任韓國南陽郡守,秦國滅韓的時候,內史騰倒戈,順便幫嬴政俘虜了韓王安。

內史騰是韓人,他爲何要幫嬴政滅韓呢?對此,後人有兩種猜測:

第一種說法認爲,內史騰是臨時投降,當時韓國實力太過弱小,內史騰見風使舵,在關鍵時刻投降秦國以謀取更大利益。

第二種說法認爲,秦國早已派人策反了內史騰。要不然內史騰俘虜韓王安的時候,爲何沒有秦將和他爭功?韓國滅亡後,內史騰曾一度得到嬴政的重用,擔任南郡太守,還曾擔任咸陽內史(比郡守級別高)。這都充分說明,內史騰不僅僅是臨時決定投降,他可能早就和秦國暗通款曲。

筆者是贊同第二種說法的,在秦滅韓的過程中,內史騰必然已經是秦國間諜了。

公元前230年,內史騰助嬴政滅韓,立下大功,嬴政隨即派內史騰擔任南郡郡守。南郡和楚國相鄰,是滅楚的橋頭堡,內史騰能獲得南郡郡守之位,可見嬴政對他的信任。內史騰到達南郡後,積極執行秦法,兢兢業業,政績顯著。

當時,秦國各地的官吏在治理六國故土時,都會遇到各種阻撓,有的官員本人不懂秦法,胡作非爲,有的是百姓不懂秦法,導致農務混亂。內史騰到達南郡後,立即發出了兩則公告:

第一條發佈給各級官吏和鄉紳,讓他們各自先學習秦法,併發放學習材料。

第二條公告發放給百姓,內史騰用最通俗的話,把秦法轉述給普通百姓,讓他們都能聽得懂。並且告訴百姓們,秦法的好處。

內史騰的這兩則公告從官吏和百姓的利益出發,言語真切,入木三分,百姓見秦法對自己有好處,開始漸漸接納,再加上南郡的官吏和鄉紳也熟悉了秦法,如此,秦法在南郡順利推行,內史騰治理的南郡政績凸顯,得到了嬴政的稱讚。這一點,《大秦賦》中也有提到。

公元前224年,嬴政以內史騰治理的南郡爲據點,滅掉了楚國,因內史騰治理有方,法令嚴明,嬴政召內史騰入咸陽,讓他擔任內史,主要負責秦都咸陽城的具體事務。這就相當於五代和北宋時期“開封府尹(權知開封府)”,舉足輕重。

筆者認爲,從已知的史料來看,內史騰是一個有才幹,有能力,且懂得審時度勢的人才,他作爲韓國降臣,在秦國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負,也不枉此生了。事實上,內史騰對後世的影響,遠不止這麼簡單。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學家在湖北安陸發現了一座秦朝墓葬,墓主的名字叫“喜”,從陪葬來看,推測他應該是一個基層官吏。在墓穴中,發現了僅有的兩篇竹簡公文,考古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這兩篇公文正是上文提到的,內史騰出任南郡郡守時發佈給官吏和百姓的兩則公告。

這個信息很不尋常,古人去世,必然選擇對自己意義非凡的東西陪葬,而這個叫“喜”的小吏去世,竟然以內史騰的公告來陪葬,這說明兩點:(一)內史騰的公告對官吏治理百姓的意義;(二)內史騰此人深得底層官吏的愛戴和敬仰,甚至有下屬對他至死不渝。

一個秦朝郡守,能有如此影響力,這讓後人深感佩服。

所以說,內史騰在秦國可能是一個小人物,但在悠悠華夏史上,他可能是一位值得研究,值得學習的大人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