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準確地說,此時應當叫蘇軾,不過黃州,不能叫東坡)在密州任上兩年,即熙寧七年十一月至熙寧九年十一月(1074至1076),大約在熙寧九年八月底,他動工修葺城北舊臺,然後由弟弟蘇轍起名叫“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就是雖然有榮華豔麗的宮殿,卻仍閒居靜處、超然物外。

(現在的超然臺)

我們知道,蘇東坡是被排擠到密州的,因爲他對王安石的變法措施不認可並且上書挑錯,所以,他來密州並不情願,他有一腔報國熱忱,卻不得其時,如果宋仁宗健康當政,蘇東坡的命運可能大爲改觀。

蘇軾《超然臺記》記有:“移守膠西,處之期年。園之北,因城以爲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顯然,超然臺建好後,他時時登臺,登臺是爲了遣懷,於是就有了這首《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原詞書法)

這首詞,上片全寫景,卻景中有情,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這首詞寫於寒食節後,所以,此時正是“春暮而未老”時節。春風細細,柳條在微風吹拂之下輕輕搖曳,詞人登上超然臺遠望(因爲臺是新建,所以說“試上”),只見“半壕春水一城花”。春未老或者明面寫景,實際也寫了蘇軾的年歲和心志——

(詞意分解圖)

這一年,他39歲,正是爲國建功之際。但他卻不得不跑到密州這樣的地方任上做無關大宋時局的地方官,對他來說,密州任上是時光消磨,是春華漸逝,所以,最後寫景收束的一句,他說“煙雨千家”,在迷濛的煙雨之中,景色或許是灰暗的,是啊,他此時的心境大概也並不明麗,這個“暗”字,情景合一。

(詞意分解)

轉入下片,全寫情,卻是觸景生情,與上片的景色聯繫緊密。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寒食,在清明節前二日,相傳寒食節是爲了紀念春秋名臣介子推,介子推有“割股奉君”的事蹟,“寒食節”的風俗,是從這一天開始要禁火三天,寒食過後,重新生火,是謂“新火”。這裏說既寒食後,實際也說是清明前,而清明是回鄉掃墓祭奠的時節,爲什麼要諮嗟呢?因爲此時的蘇東坡,既無法像介子推一樣上報君上,又不能回鄉祭奠(他的父母和髮妻都葬在四川老家),他處於極端矛盾的狀態。

(試新茶)

於是,他只能自我開解,這個自我開解實際上是無可奈何之下的自我安慰。“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既是“休對”,就是自我勸解,又言“且將”,是自我寬慰,他希望就此求得心理上的某種解脫,忘掉世間煩惱,趁着韶華尚在,借詩酒以自娛吧。

(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但他真願意“詩酒趁年華”任憑春光老去嗎?不是的。

詞人在密州的心境常常是矛盾的,他既有“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邁狂放,也有“詩酒趁年華”的自如浪漫,但深深種在他心底裏的痛苦,卻是歲月漸逝,眼看着國弱民貧,自己卻老大無成。

(詩酒趁年華)

“春未老而人空老”,是埋在這首詞裏最深重的惆悵與悲苦。“詩酒趁年華”裏,是對命運無力抗爭的酸楚。高高的超然臺,並不能讓蘇東坡就此“超然”,給臺子起名“超然”,恐怕也是蘇轍對哥哥的貼心勸慰吧。

(【愛唐宋詞】之48,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