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只講一個漢字:句。“句”是《說文解字》540部之一“句”部的部首漢字,也是現代漢語的常用漢字,其詳情如下:

句。讀音有四個:

(一)gōu。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句,曲也。從口,丩聲。”許慎認爲是句是形聲字。本義是曲,彎曲。我們看一下字形發展:

(句的字形演變)

《字源》李守奎先生認爲應當“從口,丩聲”。理由有二:1、句的本義是“曲也”,凡從“句”得聲的字多有“曲”義,如“笱,曲竹捕魚笱也”、“鉤,曲也”等等。“丩”本像屈曲糾繚之開,所以可以作“句”的意符。“口”與“句”均在見紐、侯部,聲韻密合,遠比“宵”部的“丩”做聲旁貼切。2、《說文》卷二別有“從口、丩聲”的“叫”。“句”、“叫”結構不當完全相同。這個意見應當來自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的“從丩口聲”。

(彎曲的盤山路)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曲折之物侈爲倨,斂爲句。《考工記》多言倨‘句’。《樂記》言‘倨’中矩、‘句’中鉤。《淮南子》說獸言‘句’爪倨身。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紆曲。如句容、句章、句餘、高句驪皆是也。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留可鉤乙之意。古音總如鉤。後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屨。又改句曲字爲勾。”

我們最熟悉的“高句麗”,所以讀高句(gōu)麗(lí),指的正是朝鮮半島的山川紆曲。只有這樣讀,才符合“句”字的本義。

句的古音都讀作“鉤”,後人用彎曲義,就讀“鉤”音,章句(句子的句)就讀“屨”音。後來又生出“勾”字,替代了句字的彎曲意義。

(朝鮮半島的山川地形)

王筠《說文句讀》:“凡曲皆曰句,蓋上古無拘、笱、鉤三字,但用句。”上古時,沒有拘、笱、鉤這三個字,都寫作“句”。

從甲骨文的字形來看,“句”,應當是“丩”字的分化字,就是彎曲糾繞之意。《周禮·考工記·廬人》:“句兵欲無彈。”鄭玄注:“句兵,戈戟屬。”賈公彥疏:“戈有胡孑,其戟有援向外,爲磬折入胡,刃向下,故皆得爲句兵也。”句戈,一種兵器。裝備有句戈的戰士,殺敵無所忌憚。

(句戈)

句在本義之外,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鉤子。後來就寫作“鉤”。《文子·自然》:“若夫規矩句繩,巧之具也,而非所以爲巧也。”句,即用“鉤子”義,至於那些規矩鉤繩,只是發揮技巧的工具,而它們本身並不會產生技巧。

(2)謙恭。《廣雅·釋詁一》:“句,下也。”《大戴禮記·曾子立事》:“與其倨也,寧句。”廬辯注:“倨,猶慢也;句,以喻敬。”與其傲慢,不如謙恭。

(3)牽引;掛連。《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爲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進;吳師分以御之。”杜預注:“句卒,鉤伍相著,別爲左右屯。”越王將越軍編成左右兩支互相掛連的部隊,讓他們在夜裏忽左忽右,擊鼓吶喊前進。吳軍分兵抵禦。白居易有詩《春題湖上》:“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句,用的也是這個意義,不捨得離開杭州,大半的原因是對西湖的牽掛。

(西湖)

(4)拘捕;捉拿。比如:“句魂”,實際就是勾魂。

(5)考覈。比如“句檢官”、“句稽”。《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每歲句駮省便,出錢數百萬緡。”胡三省注:“句者,句考其出入或多或少。”

(6)數學名詞。古稱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旁的短邊。《周髀算經》捲上:“句股之法,先知二數,然後推一見句股,然後求弦。”就是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7)助詞,發聲詞。《漢書·地理志下》:“太伯初奔荊蠻,荊蠻歸之,號曰句吳。”顏師古注:“句,夷俗語之發聲也。亦猶越爲于越也。”

(8)通“苟”(讀gǒu),有兩個用法:其一、用作副詞,苟且。其二、用作連詞,表假設。不再詳細舉例。

(9)通“後”。時間在後的,與“先”相對。

此外,讀gōu的“句”還是姓氏,比如孔子弟子有衛人叫句並疆。

(二)gòu。這個讀音出自《廣韻》,用法有二:

(1)“句當”。現代都寫作“勾當”。《廣韻·候韻》:“句,句當。俗作勾。”“勾當”一詞又有三個用法:其一、辦理。宋代王禹偁《滁州謝上表》:“白日又在銀臺通進司、審官院封駮勾當公事”;其二、官名。自唐始,即有“勾當”的說法;其三、事情。現代漢語多指壞事。比如:罪惡勾當。勾當的當,讀作檔(dàng)。

(影視劇中的內廷勾當張茂則)

(2)通“彀”。張弓。《詩·大雅·行葦》:“敦弓既句,既挾四鍭。”陸德明釋文:“句,古豆反,《說文》作彀,雲‘張弓曰彀。’開弓如滿月,鍭箭準備發。

(三)jù。這個讀音出自《廣韻》,這是現代漢語常用的讀音,用法也不少:

(1)語句;詩句。《玉篇·句部》:“句,止也。言語章句也。”《集韻·遇韻》:“句,詞絕也。”《文心雕龍·章句》:“位言曰句。故章者,明也;句者,局也;局言者,聯字以分疆。”放置言辭於一定的位置叫做句。所以章就是明白,句就是界限。將言辭區分界限,就是把字連起來分成不同的句子;李白《嘲魯儒》:“魯叟談五經,白髮死章句。”

(《文心雕龍》書影)

(2)漢代行大禮時由九賓中地位最低的士依次向上傳話,叫句。與“臚”相反。《漢書·叔孫通傳》:“大行設九賓,臚、句傳。”顏師古注引蘇林曰:“上傳語告下爲‘臚’,下傳語告上爲‘句’”。

(3)用作量詞。既可以用於言語的計量,也可以用於時間的計量。比如“聽我說兩句”;又比如蔣光慈《弟兄夜話》:“這時已經有六句鍾了。”

(4)通“矩”。方。《莊子·田子方》:“履句屨者知地勢。”穿方頭鞋的,懂得地勢。

(5)通“拘”。捕捉。《山海經·大荒東經》:“有困民國,句姓(生)而食。”有個國家叫困民國,捕物生食。

(四)qú。這個讀音出自《廣韻》,指鞋頭上的裝飾。後來寫作“絇”。《周禮·天官·屨人》:“青句素屨。”鄭玄注:“句,當爲絇。”

句的小篆寫法如圖:

(句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71,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