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冷兵器研究所在上一篇文章《馬其頓方陣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古希臘人:老杜這話有前提,也怪我們體力不好》中,論述了馬其頓如何征服希臘。那麼接下來我們來談一下馬其頓如何征服波斯。一直以來,波斯做爲馬其頓最大的對手,在網絡上總是遭到貶低。按照網絡上的說法,波斯軍隊費拉不堪,不敢肉搏,所以被武德充沛的馬其頓方陣碾壓了。那麼真的如此嗎?

波斯軍隊不敢肉搏的這個說法,出自古希臘學者色諾芬的《居魯士勸學錄》,在其《長征記》中的庫納克薩之戰,也有類似的記載。但是要注意的是,前面那本書其實是一本政治教育小說,史料價值不高。更有研究認爲,這個說法是色諾芬僞造的。首先,按照普魯塔克記載,“希臘人一直到蠻族疲憊不堪,纔將他們擊敗,接着跟在後面追擊很長段路程。”(《希臘羅馬名人傳》)普魯塔克還說過,“在我而言,要補充他(色諾芬)所忽略的史實,特別是那些有報導價值的資料,如果我還是照本宣科的複誦一遍,可以說是愚不可及的行爲。”(《希臘羅馬名人傳》)顯然,普魯塔克必然有他認爲更可信的史料。其次,色諾芬的記載明顯前後矛盾,前面說波軍一箭未發就逃走,後面卻說“敵軍方面的戰車,有的衝過自己的隊列,另外一些也闖入希臘軍隊行列……。每當希臘軍隊看到敵人戰車前來,便擺開一個缺口讓他們通過。”(《長征記》)可以看出,波軍明顯不是一箭未發就逃走,還是敢於戰鬥的。

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下那場著名的高加米拉之戰。按照狄奧記載,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有如下戰略規劃:第一,在亞歷山大抵達敘利亞的時候,已經將帝國各處的軍隊集和起來,並且製造更長的長矛和佩劍配置給軍隊,同時製造200輛鐮刀戰車。第二,開始訓練他的軍隊,同時與亞歷山大開始議和,議和失敗之後,開始加強訓練他的大軍。第三,派出一支精選的軍隊守住底格里斯河並且進行焦土戰術。第四,以高加米拉做爲防守地點。但時間對於大流士來說,還是不足的。比如拿破倫說過,“步兵需三個月的訓練,就應該能機動自如,並能承受起敵人的進攻”(《圖解世界戰爭戰法》1792~1815)18/19世紀,處於戰術已經相當簡單的排隊槍斃時代士兵,尚且需要三個月的訓練期。而古代條件下,戰術動作更繁雜。顯然通過數個月的訓練,大流士三世的軍隊,最多脫離了多民族的烏合之衆狀態,還算不上一支戰鬥力強悍的精銳部隊。雪上加霜的事,守衛底格里斯河的波斯部隊還當了豬隊友。因爲當時底格里斯河正在漲水,他們就認爲亞歷山大無法渡河,於是將軍隊撤回去。實際上,就算對面沒軍隊,亞歷山大也費了很大的功夫才渡過河,如果他們不撤走的話,必然給亞歷山大帶來很大的麻煩。

之後,雙方在戰場相見,亞歷山大將他的軍隊從右到左依次佈置,夥伴騎兵,王室騎兵部隊,勞西亞斯等人指揮的騎兵中隊,與另一支王室騎兵部隊。,緊挨着騎兵的是步兵中最精銳的軍團,然後是其他的近衛步兵部隊,與其他將領指揮的步兵軍團。左翼步兵由克拉特拉斯指揮,旁邊的是聯軍騎兵與塞薩利騎兵。爲了加強方陣的力量,亞歷山大佈置了第二線,命令他們如果波斯人包圍第一線,就迂迴過去迎擊他們。他將輕裝步兵一半佈置在右翼,前面佈置僱傭騎兵,另一半一部分佈置在右翼騎兵後方,一部分佈置在左翼方陣前面。在他們之前也佈置了大量騎兵,總兵力47000。大流士的軍隊從左到右的佈置是左翼佈置巴克特利亞騎兵和達海人阿拉提亞人,之後是波斯步騎混編部隊。緊接着是蘇西亞部隊,再往後是卡杜西亞部隊。右翼是敘利亞和美蘇不達米亞人,之後是米地亞部隊與帕西亞和薩西亞部隊,然後是塔普瑞亞和赫卡尼亞等部隊。中央是波斯的精銳萬人不死軍與印度卡瑞亞人和馬地亞弓箭手。後面是由巴比倫人和紅海地區等組成的縱深部隊,大流士在左翼之前,佈置西徐亞騎兵和1000巴克特利亞部隊,還有100輛鐮刀戰車。大流士中軍前,佈置50輛鐮刀戰車;右翼佈置亞美尼亞和卡帕多西亞騎兵與50輛鐮刀戰車。其總兵力,歐美大部分學者認爲在10萬或者稍微少一點。

兩軍漸漸接近之時,亞歷山大忽然將部隊向右移動,目的是爲了將軍隊移動到不平的地區,以此來使波斯的騎兵與戰車不能發揮作用。對此,波斯方面也採取了應對措施,兩翼的波斯騎兵開始向馬其頓兩翼進攻。面對右翼的進攻,亞歷山大起初命令僱傭騎兵與其對抗,但是無法抵抗西徐亞等騎兵的進攻。這個時候亞歷山大派非王室部隊的其餘騎兵去支援他們,一時取得上風。但是大流士那邊也迅速派出騎兵支援。雙方在那裏展開了激烈的騎兵戰,最後以亞歷山大的勝利告終。另一翼情況則大不一樣,在右翼指揮官馬舍烏斯的指揮下,波斯人成功壓制住了馬其頓騎兵,並且還派一部分騎兵洗劫亞歷山大營地,迫使馬其頓騎兵後退。

之後大流世開始派出他的戰車部隊。由於亞歷山大右翼的輕裝步兵已經擊敗了波斯騎兵,所以可以把他們調來對付這些戰車兵。但是左翼情況就大不相同了。由於輕裝步兵可能用於對付波斯騎兵,所以他們無法用來對付這些戰車。在戰車部隊之後,“大流士把整個方陣都調了上來”。(《亞歷山大遠征記》)大流世此時的戰術還是如原來一樣,繼續迂迴進攻亞歷山大右翼。對此,亞歷山大派出一支騎兵進行攻擊,他們成功突破波軍前沿陣地。亞歷山大當機立斷,將騎兵與最近的方陣佈置成錐形,向這個突破口發起進攻。轉瞬之間,馬其頓人就一直殺到大流士的中軍。在此,不同希臘史料出現了一些分歧,阿里安記載大流士三世直接逃跑,但是狄奧和普魯塔克記載是他身邊的軍隊先逃走。根據出土的巴比倫天文日記記載,是大流士的軍隊拋棄了大流士。

而此時的左翼情況卻大不一樣,大流世的軍隊右翼的長度長於亞歷山大左翼,明顯對其進行了包抄之勢。所以這個時候,第二線部分軍隊按照前面亞歷山大的命令,就迂迴過去進行迎擊他們,這樣兩線合成一線。接下來亞歷山大開始追擊逃跑的大流士,並沒有回擊波斯軍隊。這是一個失誤,直接導致亞歷山大左翼軍隊,被不知道大流士已經逃跑的敵人,開始包抄合圍。此時的局勢,可以稱的上是危險。這個時候幸虧馬其頓老將帕曼紐,一面派人尋找亞歷山大,一面不斷組織部隊進行抵抗。隨着亞歷山大的歸來,和波斯軍隊越來越多的知道大流世已經逃跑,波斯軍隊纔開始全軍潰敗。通過以上的敘述,可以知道,被網絡上吹得神乎其神的馬其頓方陣,其實並沒有展現出對波斯和希臘軍隊一邊倒的優勢。事實上馬其頓能打贏希臘波斯,靠的是優秀將領的指揮和馬其頓士兵的精銳,以及一些好運氣。其實戰爭就是一種複雜的藝術,在古典時代想靠什麼優秀兵種和體系就征服天下,真的想多了。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微漫菸葉任何媒體或者公衆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