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的娄家是《儒林外史》中少有的豪门贵族。父亲娄中堂曾做过宰相级别的高官,长子娄大公子亦是现任高官。也因此,娄家在湖州当地有钱有势,煊赫一时。然而娄家也不是每位公子都有出息,娄三娄四两位公子便很不得志。他们屡试不第,积累了一肚子牢骚怨气,被当大官的哥哥赶回了家乡。两位娄公子一路坐船南下,在快到湖州的新市镇上散步,竟然偶遇自家看坟的老仆人邹吉甫。

1、最朴素的招待,最诚挚的情意

在这个遍地都是读书人的儒林世界里,邹吉甫没有什么文化,身份又是卑贱的奴仆,但却是个会经营会过日子的人,比很多书生名士们活得好多了。他一边尽职尽责地为娄家看着祖坟,一边经营自己的家业。几年中,他买了几块田地,又买了新房子,娶媳嫁女,日子过得着实不错。女婿去世后,女儿便将老两口和小兄弟接来同住,一家人十分亲密和睦。

此时邹吉甫已经老迈,他看到娄三娄四,欢喜得连忙扔下拐杖,倒身下拜——两位娄公子很是敬重这位老人,连忙扶住了他。几句寒暄道过,邹吉甫随即让女儿为他们准备了丰盛酒饭。

“邹三捧出饭来,鸡鱼肉鸭,齐齐整整,还有几样蔬菜,摆在桌上,请两位公子坐下。邹吉甫不敢来陪,两公子再三扯他同坐;斟上酒来,邹吉甫说:‘乡下的水酒,老爷们恐吃不惯。’”

菜肴很普通,不过是寻常的酒肉蔬菜,却也是农家小户的最高规格了,一个乡下老人的拳拳之心,都在这酒肉饭菜之中了。他们从水酒聊到现实,邹吉甫感慨道,如今世情淡薄,人心不古:

“我听见人说,本朝的天下要同孔夫子一样好的,就为了出了个永乐爷(朱棣)就弄坏了,这事可是有的吗?”

一句话,让娄三娄四公子大惊,顿时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他们连忙问邹吉甫,从哪里听说的这么有见识的话,怎么跟二人的心思一样呢?

邹吉甫告诉两位少爷,他是听小镇上的一位杨先生——杨执中说的。杨执中是个老儒,在镇上盐店帮忙管事,时常在稻场上、柳荫下与人闲谈,邹吉甫就是听他说的这话。这杨执中也不会管事,亏了店家七百多两银子,店主一怒之下,将他送进了监牢。两位娄公子一听,顿时激发意气,当即要替杨执中赔钱脱罪。邹吉甫连忙代杨执中感谢两公子。

吃完饭后,娄三娄四告辞而去,邹吉甫又拄着拐杖,殷殷送他们上船,并叫儿子邹三“捧着一瓶酒和些小菜,送在船上,与二位少老爷消夜。”十分周到礼貌。

2、最寒酸的礼物,最温暖的体谅

时光荏苒,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到了过年时节。正月十二这天,邹吉甫又带着儿子进城来给娄家公子拜年,

“他头上戴着新毡帽,身穿一件青布厚棉袍,脚下踏着暖鞋;他儿子小二,手里拿着个布口袋,装了许多炒米、豆腐干,进来放下。”

对于出手就是好几百两银子的娄家公子来说,炒米和豆腐干实在值几个钱,但就像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带来的枣子倭瓜野菜一样,都是一份乡下人的心意。从穿戴上看,邹吉甫日子过得不错,他也如刘姥姥一样,真心感谢娄家的恩德。

两公子很是敬重这位老家人,将他请进书房,斟酒聊天。得知两公子已经出钱帮杨执中脱了官司,又两次去拜访他不遇,两公子以为他是故意装身份不肯见呢。邹吉甫说,杨先生是忠厚人,怎么可能装身份?自己没来得及告诉他,他一定不知道是娄公子救了他。等我回去告诉他,带他来拜见二位少爷。

两公子不肯,还是要亲自去拜访这位“名士”。于是邹吉甫与他们约好日子,他到杨家去等两公子。到了日子,邹吉甫想到:

“杨先生是穷极的人,公子们到,却将什么管待?……因问女儿要了一只鸡,数钱去镇上打了三斤一方肉,又沽了一瓶酒和些蔬菜之类。向邻居家借了一只小船,把这酒和鸡、肉都放在船舱里,自己棹着,来到杨家门口,将船舶在岸旁,上去敲开了门。”

邹吉甫是饱经风霜的老人,深知人情世故,也知道杨执中的窘迫和清高,不愿意他难堪,主动出钱为之准备好了招待之物。

果然,杨执中家已经断炊好几天,连除夕夜都没有柴米,只好摩挲了一夜香炉。邹吉甫又赶忙拿出二钱银子,让杨家人去买些米回来。不久娄三娄四公子和蘧公孙联袂来到,杨执中得以体面地接待了他们……

在风雅的儒林世界里,身为仆人的邹吉甫不过是一个串场人物,并无独立故事。他在引出杨执中后,便悄然下场,从此离开了读者的视线。然而我们却无法将他忘记,这个寻常的乡下老人,没有文化,身份卑微,然而却心地善良、古道热肠,贫富不欺。无论面对富贵公子还是穷困潦倒的读书人,都满怀了尊重、诚恳与体谅。这份鸡鸭鱼肉、柴米菜蔬的温暖犹如一道光,将充满了营营苟且的儒林照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