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青快评

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以求“完美”。

形式主义一直是中央和各地狠抓的顽疾。最近两年,中央通过连续下发通知、部署“基层减负年”等方式,着力解决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取得明显成效。不过,在个别基层地方,形式主义仍时有发生,有的还产生了一定变异。

与基层干部进行交流,个别基层干部反映,有时候对上级部门的要求不甚适应。有的年轻机关干部以“严格要求”“严格标准”为名,要求“完美”,不留瑕疵。许多“完美要求”在基层实行起来难度极大,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甚至成为基层群众办事的新“堵点”,影响干群关系。

比如,上级进行某项涉及民生的检查,要求不能收到负面信息反馈,如果收到群众负面信息,先不论诉求是否合理,必然会影响检查结果。其实,基层民生问题的解决是个复杂系统工程,很难在某一具体事项上满足或覆盖所有人的需要。为了不影响本地“形象”或者工作考评,有基层想办法安排检查点、找好“扮演者”,避开“负面评价风险点”,让检查过程给上级留下完美印象。

基层搞形式主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曲意逢迎、有意为之,也有一种是“不得已而为之”。很多基层干部反感形式主义,因为增加了无谓的工作量,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但是,为什么基层已经这么辛苦,还要“表演完美”呢?这就涉及一个更深层的因素——自上而下对基层的“完美主义”倾向。

上至上级的各种完美要求,下至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可称之为对基层的完美主义。基层希望给上级留下良好印象,本来是正常的追求。但是,完美可以追求,却不能够苛求。一旦过于苛求完美,就会异化为追求形式,乃至变成不惜成本的倾情“表演”。

很多基层干部不是不知道形式主义的危害,也不是真的不分是非,只是在某种生态中长期养成了惯性,以为那样更“安全”,更容易得到首肯。对于基层“表演完美”的形式主义问题,无论是曲意逢迎,还是“不得已而为之”,都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纠正。

基层“完美主义”的表现还包括以下形式:基层工作审核程序,形成“完美”的监督审核链条;各种材料文字反复打磨,不能有“瑕疵”;追责不考虑实际,“有举报必查”变成“有举报必追责”,与“容错”机制的要求大相径庭。类似必须“完美”的要求,都是给基层形式主义挖坑种草,早晚会发芽。

形式主义的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以求“完美”。

层层传导的完美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表现之一。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是孪生关系,必须用务实作风克服形式主义以治标,用实事求是反对事事追求表面完美的官僚主义以治本。各级考评体系和社会各界要理解基层工作的复杂性,社会也不妨给基层工作者留出“通向完美”的时间。

撰文/廖德凯

微信编辑/王钟的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