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都是有根的,怎样的土地上,才能生长出怎样的味道。

在被誉为“中国美食孤岛”的潮汕地区,牛肉火锅、蚝烙、潮式肠粉、卤水、砂锅粥等美食,牢牢地根植于这里的山川湖海。这是身临其境的味道,与移植到外地的完全不同。

四天四夜的潮汕之旅,老魏安排了哪些好吃的滋味?

DAY1:潮州西湖

作为集合地的潮汕,是潮汕地区自古以来的核心城市。岭东首邑,南海邹鲁。

在汕头、揭阳,人们常常会自称“潮汕人”;而在潮州,大家只会强调自己是“潮州人”。其文化自信,可见一斑。

潮州西湖不是湖,而是潮州古称的护城濠。审美情趣 发达的潮州人,在这里修建了极具中式园林风情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夜幕四合,浮灯升起,空气里弥漫着岭南水果、各色潮汕小吃和潮式药材混合的香味。

集合当天,是潮汕之旅美好的序幕。

DAY2饶平县、海山岛汕头老城

中国唯一的北回归线入海口,就在汕头。

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处,丰富的浮游生物和相对稳定的水温,孕育了种类多、品质好的海鲜。

包船出海、登上海中鱼排,吃一顿海鲜大餐。

在原生态的海岛散步、骑摩托、钓鱼,看壮观的紫菜养殖场。

与渔民聊聊真实的生活,真正才能理解来自海洋的味道,与潮汕人的海洋性格。

傍晚,我们会踏上汕头,这座潮汕地区最外向的城市。

这片由韩江、榕江的泥沙,在入海口淤积而成的沙洲,耕作价值并不高。对农耕文明,尤其是奉行海禁政策的明清来说,汕头一直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

在那个年代,汕头担负起的,更多渔民是捕鱼的中转站,以及将农耕社会因内卷而活不下去的人输送出海的港口。

开埠通商,彻底改变了汕头的命运:西学东渐,文化冲击,价值观重构。

在汕头老街,南洋风情的骑楼和中式的庙宇错落相间。南洋风情的饮食和调味,也和汕头本地穷苦时代充满智慧的小吃同台演绎,甚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AY3青洲盐场、东湖古村、官塘牛肉

始建于1958年的青洲盐场,见证了潮汕盐业发展史,也是共和国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极有意思的缩影。

中国最古老的手工分级晒盐法,至今仍在这里顽强保存。在这里,我们将体验亲手收盐的乐趣,实地了解手工业制法,如何析出海盐中有毒的氯化镁、氯化钾,保留纯净的钠盐和带有鲜味的藻类,进而了解粿条点卤、澄海卤水、普宁豆酱、潮汕鱼饭的滋味本源。

天气好的时候,青洲盐场是潮汕地区不为人知的天空之镜。风电站、大海、雪白的盐堆和碧蓝的天空,共同倒映在如镜的盐田里。

东湖村是极具代表性的潮汕村落。宗族祠堂、侨乡文化、沿海渔村,几乎所有的潮汕关键词都在这里汇聚。这里的炒饭、鱼丸和现烤紫菜远近闻名,值得一试。

晚上,去官塘镇上的火锅老店吃牛肉。潮汕牛肉火锅流行,但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宣称:我们的老店曾经开在官塘镇上。

是什么让这个人口仅仅两万人的小镇,代表了让十几亿人耳熟能详的潮汕牛肉火锅?

DAY4潮州古城、美侨乡、澄海卤鹅

潮、汕虽然并称,但潮州饮食的内在逻辑,与汕头完全不同。

从赣南和闽西南的莽莽大山中奔流而来的韩江,为这里构造出一片平坦的冲积扇;而水流带来的腐殖质,则让潮州的土壤环境特别肥沃。

丰富的农作物、众多的耕牛,构成了一片农耕帝国视为珍宝的土地。

韩江的“韩”字,因韩愈而来。虽然昌黎先生来到岭南的身份是贬嫡,但至少表明了早在唐代,就有来自帝国中枢的官员,被派到这里进行高规格的基建建设和制度设计。

但另一方面,地理上远离中原,也让潮州的饮食在典雅精致的同时,天然带着叛逆。

由米食作为基调的点心、由牛肉作为主角的火锅、以鹅为代表的卤水,都由此而来。

而前美村,则是潮汕地区侨文化的缩影。千年农耕传统和狭小的耕地范围,曾形成严重的内卷;而海洋性格和内卷外溢,则最终酝酿成轰轰烈烈的下南洋。

勤奋的华人们在南洋改变生活,改变命运,也为家乡带来了独特的南洋风情建筑、文化和饮食。

DAY5龙湖古寨

先有龙湖,后有潮州。

作为明清时代集商贸、渔业、农耕为一体的古村寨,龙湖生动地浓缩了韩愈们带来的儒学之风,对潮汕地区的影响。

躬谦、知礼、忠孝、勤学,这些在书本里的枯燥概念,在龙湖成了村落街巷的地名、祠堂的结构、村民的言谈举止、饮食的仪式感。

走进龙湖的古宅祠堂里,尝一尝潮菜非遗传承人亲手制作的传统宴席,听听大师对潮菜的理解,感受从历史中走来的,真正的潮汕老味道。

四天的行程,从潮汕的归途走到来处。好吃,也吃懂了这个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