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操心的事情,多得數不過來。每每到了睡覺的時間,還是覺得這一天的事情沒有完成,要是有多一點的時間就好了。

被“俗務纏身”,身體上的勞累自然不必,心也跟着疲倦起來,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纔有盡頭。

而想要讓自己卸下包袱,就要學會將往事清零,從當下出發,輕裝上陣,才能讓每一個明天,少一分憂愁,多一份快樂。

將往事清零,學會對不常聯繫的人說“再見”

冬日,有暖暖的陽光,心情都亮堂起來。

同村的發小辦喬遷新居,邀請我去喝喜酒,猶豫再三,我還是決定去。

我們已經有十多年沒有見面了,心中有點忐忑,怎樣才能找到他的家。

沿着記憶中的路線,隨口問問在家門口曬太陽的老人,很快,就找到了發小的新房。果然,還是在那個熟悉的山腳下,一棟嶄新三層的樓房窗明几淨,院子裏已經有很多客人圍坐在桌邊,等着開餐了。

發小熱情地招呼着客人,一眼瞥見了我,我們寒暄着,擁抱了一下,那一刻,似乎又回到了年少的時候。

飯桌上,我們那一桌几乎都是小學、初中同學,可大部分都已經不認識了。

歲月不僅改變了大家的容顏,也拉開了彼此的距離,職業的不同、經歷的不同,讓大家除了在回憶共同的讀書經歷之後,便陷入了無話可說的境地。

而這些人,不少都是當年玩得最要好的朋友。

那個不常聯繫的人,留在記憶中,是一份美好,是一份期待。但再次聯繫,就如同期待已久的謎底被揭開,所有的假想都被否定,因爲答案出乎意料。

人到中年,心中累積了太多這樣的往事。總覺得,有些人,是一生不捨的牽掛和惦念,總希望還能有機會繼續同行,可現實卻告訴我們,一切都回不去了。沒有人能夠陪我們走過人生的一程又一程,我們總是在不斷地遇見,又在不斷地告別,哪怕我們還沒有意識到,有時候說“再見”,就是是真的“再也不見”。

友情如此,親情如此,愛情也是如此,那些離我們漸漸遠去的人,就讓他們擁有定格在記憶深處吧,如果很久都沒有聯繫了,就再也不要聯繫了。再見面,比歡喜更多的是相顧無言,是無比尷尬。

學會對他們說再見,不是遺忘,而是帶着他們給予我們的愛和感動,繼續出發。也許,在某個特定的場景,在某一個瞬間,我們依然會記起曾經有過種種的美好,心中湧起陣陣暖流,那就足夠了。

將往事清零,學會對從前的自己少一點指責和批判。

作家三毛說:“我們三十歲的時候悲傷二十歲已經不再回來;我們五十歲的時候懷念三十歲的生日又多麼美好。”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爲了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努力着。小時候,是聆聽着爸爸媽媽的嘮叨長大。長大後,是在激烈競爭的壓力下蛻變。理想和現實之間,似乎總隔着一段很遠很遠的距離,就算已經很努力了,卻總還差那麼一點點。

於是,我們變得不快樂,處處患得患失。

於是,有人習慣性地責怪自己,埋怨從前。

殊不知,你曾經做出的任何一個決定,也像現在一樣,都經過了再三考慮,都是當時你最想要的選擇。

一味地否定自己,只會讓自己更加迷茫。對於當下的一切,更加不確定要怎樣做,纔不會讓以後的自己失望。

這種做法,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庸人自擾”吧。

人到中年,要學會灑脫一點,不念過去,不畏將來。錯了錯了,大不了重頭再來;愛了就愛了,哪怕被人指責。

人無完人,這一生,我們無不在一次次錯誤中,總結經驗,獲得教訓,才一點點逐漸完美起來。

人到中年,最要緊的是從當下再出發。

作家三毛曾嚇到“成長是 一種蛻變,失去了舊的,必然因爲又來了新的,這就是公平。”

人到中年,人生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不要再頻頻回首,而是勇敢向前。做好這個年齡階段,該做的事。

就像歲月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一季有一季的景,四時不同,才讓大地萬物有了色彩,有了輪迴。

只是“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錯過的日子,已經有了不少遺憾,苦苦追問只是再次浪費時間,過好當下的每一天,纔是最正確、最有效的補救。

當一個人開始覺醒,真正意識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樣子,一切的行動,也纔有了意義,纔會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人到中年,如果你認準了要做一件事,就不要再猶豫了,不要再觀望等待了,先幹起來再說。一邊行動,一邊想辦法,你會發現,辦法一定會比困難更多。

隨着夢想一點點變成現實,再苦再累,也就不覺得辛苦了。

人到中年,無不在爲生活打拼着,希望每一個奔忙的你,能夠從過往中將自己釋放出來。

活在當下,珍惜擁有,用盡全力,去爲更好的明天努力。不後悔、不抱怨,讓日子一天天在自己的手中變得豐滿起來。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