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步飞是浙江诸暨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时,曾在叶元帅的手下当兵。

那时是在1923年,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当时在上海银铺打工的23岁的小银医杨步飞决定远赴广东,投奔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他先是在大元帅府警卫营当兵,由于他能吃苦耐劳又有点文化,被时任海军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帅赏识,并与叶帅结下深厚的友谊,所以他在叶帅的举荐下调任孙先生的卫兵。

1924年,孙中山先生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三大政策并创办黄埔军校,杨步飞被保送入学,成为黄埔一期学员。

杨步飞是贫苦农民家的孩子,他生性本分又能吃苦,遇到委屈也不计较,能忍就忍着,能受就受着。所以,他后来的一段时间仕途不但平顺而且快速。

黄埔毕业后,他参加了东征、北伐,到1934年6月已经升任为陆军第61师师长。他从一个学员兵升任到中将师长,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其升迁的速度不能说不快。

但是到了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后,杨步飞平顺的仕途便戛然而止。

当时,杨步飞的第61师是美械师,他们负责保卫的是淞沪沿海阵地,以阻止日寇从海上登陆。他们的武器装备不能说不精良,但在日寇的飞机大炮的狂轰乱炸下,他们师承受了很大有伤亡。在绞肉机一样的淞沪战场上,第61师在没有增援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近一个月,到9月6日杨步飞师伤亡5000余人,在无以为继的情况下,吴淞口失守。

对于这样有结局,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蒋介石自然非常不满意,立即下令撤销杨步飞的职务,并批下了永不录用。

同样,作为战场指挥官的杨步飞对这样结局也不满意,他认为“作为一个军人,失守战略要点,军纪处分是应该的。”没有一丝的抱怨。

所以,后来蒋介石也意识到了,对于杨步飞战场失利的处分是过于严苛了,虽然当时一怒这下批下了永不录用的批字也是有问题的,后来还是重新启用杨步飞,任命他为浙江保安第一纵队中将司令、91军副军长、钱江北岸军指挥官、国防部高参等职务。

抗战胜利后,杨步飞担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时,他因常常不愿意执行执行镇压学生、工人游行而与上级争论,因此被蒋介石个别召见约谈,从而调到国防部第一区任军法执行部主任(驻上海),其实这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空机构。

当时的形势对国民党政权是越来越不利了。我军三大战役一打,形势基本明了,所以,他听从了老上司叶帅的口信:“国民党的失败是肯定的了,不要再跟蒋介石殉葬;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只要为革命做些好事,共产党决不会追究既往”时,他放弃了前往台湾选择了留在上海,迎接解放。

前面笔者也说过这个杨步飞这人“生性本分又能吃苦,遇到委屈也不计较,能忍就忍着,能受就受着”。因此在上海解放时,他就主动向军管会移交公务,搬出住在北四川路的公馆,全家迁居杭州岳王新村自己的房子,并把自己在诸暨乡下的田地房产都交给了新政府,企盼自己下半辈子正如叶帅所言的“不究怒往”,让自己脱离仕途官场,求得过个安稳日子。

然而,后来的时日却不是他所能想象的这么美好。

在1950年发起的“镇反”马上把杨步飞打入了18层地狱。按一般人的性格,他一定会申诉抗争,但他却坚持着不反映、不申辩,而是默默地承受着,直至1962年在金华古方农场去世,直到1989年在他子女的申诉下才得于平反昭雪,给予了公正的评价。

更多精彩文章:

他在清风店被俘,入功德林后见黄埔同学个个生龙活虎,后悔啊!

此人在国军中有李逵之称,49年叶帅托人传话:你再不起义就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