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也就是唐明皇天寶十四年,大唐帝國境內爆發了胡將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這場叛亂一直持續了八年才被唐朝平定。

安史之亂

這場叛亂讓唐朝人口損失巨大,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754年戶部奏大唐有9069155戶,人口數爲52880488;到了764年,戶部奏290多萬戶,人口數1690萬。如果按照這個數據來算,安史之亂使大唐人口減少3500萬以上(這個數據有爭議)。唐朝因此由盛而衰,中國封建社會最頂盛時期至此也是一去不復返。

這場叛亂,讓大唐天寶年間的一些重要對外軍事行動也被迫中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如果大唐天寶年間沒發生安史之亂,接下來唐朝可能有哪些軍事行動?

唐明皇

一,如果公元755年起,大唐沒有爆發安史之亂,有不臣之心的安祿山早被英明的唐明皇除掉,大唐仍然是一片和平繁榮的盛世景象。那接下來,唐明皇會繼續進行他的“拓邊戰爭”計劃。

曾經在唐明皇的天寶年間,大唐曾先後出動13萬大軍南征不聽話的南詔,被南詔軍隊擊敗,10多萬唐軍命喪他鄉,這不僅是對大唐的羞辱,更讓一向要強的明皇顏面盡失。唐明皇絕對是咽不下這口氣的,肯定會繼續組織大規模的南征,直至把南詔打服,我估計大唐纔會罷兵。

唐天寶九年(750年)至天寶十四年(755年),南詔聯合大唐勁敵吐蕃軍隊抵抗唐軍的討伐,所以被稱“天寶戰爭”。由於唐朝當時精銳部隊都在西北、東北,討伐南詔的並非唐朝精兵,所以南征唐軍作戰頻頻失利。戰後,南詔歸順吐蕃。

天寶十年(751年),唐將鮮于仲通率兵8萬出戎、巂州,進攻南詔,被南詔擊敗,唐兵死亡6萬人。

天寶十三年(754年),大唐侍御史、俞南留後李宓率領7萬唐軍再次進攻南詔,又遭失利,7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二,如果大唐天寶年間沒發生安史之亂,接下來唐朝可能會繼續經營西域,這就不可避免的與堅持向東擴張的阿拉伯阿拔斯帝國再次產生衝突,之前雙方已發生過一次怛羅斯戰爭,因爲兵力不足加上內部叛亂最終唐軍落敗,這是雙方唯一的一次直接軍事衝突。

之前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之間之所以衝突甚少,因爲在西域彼此都有一些附庸小國以及突厥人作爲兩大巨人的緩衝地帶,雙方爲了避免直接對抗,都通過挖牆角的行爲(就是把對方的附庸國變成忠於自己的附庸國,拉攏突厥人攻擊對手)來達到擴張己方勢力、驅逐對手勢力的目的。

怛羅斯位置

怛羅斯之戰唐軍雖然戰敗,但其實大唐軍隊損失並不大,並且此戰也讓阿拉伯的駱駝兵領教了大唐安西將士強大的戰鬥力,戰後阿拉伯帝國因爲心存忌憚,也未敢對西域大唐控制區域採取咄咄逼人進攻態勢,相反也是見好就收,大唐在西域丟失的部分勢力範圍戰後也在慢慢恢復,安西軍鎮的軍事力量也得到補充。

怛羅斯之戰,唐帝國與阿拉伯阿拔斯帝國參戰兵力有三種數據,但這三種數據不管哪種唐軍人數都在2萬人左右,而阿拉伯軍隊的人數最多是唐軍的12倍,最低也是4倍。雙方的傷亡情況,也有兩種數據,一種是阿拉伯軍隊傷亡7萬,唐軍傷亡1.5萬;另一種是阿拉伯軍隊傷亡3萬,唐軍傷亡8000人。不管哪種數據正確,此戰阿拉伯傷軍隊亡人數是唐軍四倍這是有目共睹的,也進一步證明了唐軍恐怖的戰鬥力

但是不管如何,阿拉伯帝國與大唐帝國首次交鋒,大唐落敗,這對大唐這樣的泱泱大國、中央帝國來說,也是一件倍感恥辱的事情,我想唐明皇不至於對此恥辱內心毫無波瀾、無動於衷。

如果不是安史之亂爆發,大唐安西四鎮的軍事力量奉調入關平叛,那大唐肯定會再次與阿拉伯帝國在西域一決雌雄,爭奪西域的最終控制權,因爲一山不容二虎。至於這次誰能勝出,我個人認爲是大唐,因爲大唐的總體國力比阿拉伯帝國強大,內部主體民族漢人與其他少數民族相處也比較容洽,少數民族對大唐總體上忠誠度較高,內部比較穩定。安史之亂雖然是胡將叛亂,但更多的是安祿山、史思明的個人行爲,最後唐朝平叛的力量很多也是胡將胡兵。

而阿拉伯帝國是個征服帝國,雖然國土遼闊、人口衆多,但其征服的民族很多都想擺脫阿拉伯人的控制,帝國內被征服各民族武裝反叛時起,內部並不穩定。

三,如果大唐天寶年間沒發生安史之亂,接下來唐朝除了對南詔用兵,與阿拉伯帝國爭奪中亞的控制權外,還會繼續對西鄰吐蕃用兵。大唐與吐蕃的戰爭從唐太宗時代就開始到唐明皇,歷時百餘年,雙方在戰場上互有勝負。大唐雖然國力、人口上相比吐蕃都佔優勢,但也一直沒有辦法將其徹底制服。相反吐蕃的勢力卻日漸強大,除了在大唐西部邊境與大唐干戈不休,甚至還把勢力伸向西域,與大唐、阿拉伯帝國一起爭奪西域。

在“安史之亂”前幾年,由於唐朝經略有方,大唐在與吐蕃的戰爭中就已採取攻勢,並且捷報頻傳,如果不是安史之亂,大唐把河西、隴右之兵調往內地平叛,吐蕃被大唐修理的將會更慘。

今天的石堡城

天寶八年,隴右節度使哥舒翰以6.3萬唐軍進攻吐蕃傾國之兵把守的石堡城,付出了數萬士兵死傷的代價後,終於拿下戰略要地石堡城。石堡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唐朝控制此地則可以控制方圓數十里內的吐蕃軍隊行動自由,此前吐蕃控制此地則極大牽制了隴右唐軍。攻下此地後,使唐軍從此在與吐蕃軍隊的較量中,佔據了主動優勢地位。

天寶十二年(753年),大唐名將哥舒翰再次擊敗吐蕃,攻佔洪濟、大漠門等城,佔據九曲之地。唐軍在河西、隴右的戰場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到了天寶十三年(754年),唐朝與吐蕃的分界線已經推進到青海湖以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