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美團關停互助業務 互聯網巨頭金融業務或將調整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繼互聯網存款之後,又一金融類業務遭到互聯網巨頭的主動下架。剛剛,美團宣佈,將於本月底正式關停美團互助業務,並將全額返還所有會員的分攤費用。

有業內人士認爲,美團這一舉動,或將成爲該行業的分水嶺,不排除其他有類似業務的企業也在評估業務後進行效仿。

自2018年螞蟻推出相互保(後改名爲“相互寶”)並獲得衆多用戶追捧之後,其他互聯網巨頭紛紛大局進軍互助行業。目前,互助業務主要是採用“一人生病,衆人分攤”的運營模式,以降低了患者自身所需要承擔的風險,承擔一部分保險的功能。

“這是一種類保險的業務,但一直以來並未受到監管的認可,屬於灰色地帶。”一位業內人士想財聯社記者表示,美團此次關停是主動爲之,一方面可能考慮的是業務模式本身持續性,僅作爲流量入口,且當下互助產品體驗感越來越差,不少用戶正在逃離互助模式;另一方面或也有規避監管風險的考慮,畢竟在嚴監管之下,互助模式目前暫無牌照,且行業暫未發展到尾大不掉的階段。

不斷被詬病 互助淪爲“雞肋業務”?

根據美團方面消息,因業務調整,聚焦公司主業發展,美團互助將於2021年1月31日24點正式關停。美團互助關停後,將全額返還所有會員的分攤費用。同時,對1月31日前不幸確診大病的會員,美團互助提供合理的互助金賠付,全部費用由平臺承擔。

“從市場角度,美團互助關停也許是基於對整個業務形態未來判斷的考慮。”柒財智庫首席研究員畢研廣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隨着互助業務分攤費用不斷提高、門檻降低,也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有互助行業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由於互助業務並不像正規保險行業一樣在事前會對投保用戶進行全方位的調研,所以一些本身就有賠償目的用戶就會大量湧入,導致分攤的費用持續上升,而後續的賠償的難度也上升。但對健康用戶形成擠出效應。

“從產品角度,互助變成了雞肋業務。”上述業內人士直言,互助模式本身並不賺錢,而更多被平臺看作是抓取流量的入口,但由於當下越來越差的服務體驗,流量效應也正在減弱。

實際上,近年來市場對於互助形式的詬病越來越多,一些平臺的分攤成本已經從每月幾分錢上漲至幾元錢,與此同時報案後賠償難度越來越高,均讓曾經青睞這種互助模式的年輕人開始逃離這種形式。

有數據顯示,一些互助產品的用戶量已經出現了逐月下降的走勢。如某平臺互助產品中大病互助計劃成員在3個月內減少超300萬人。

遊走“灰色地帶” 美團下架成行業分水嶺?

除了業務本身的問題以外,業內人士認爲,美團主動下架互助業務或也有對行業監管的預判。

畢研廣認爲,從市場角度,美團互助關停也許是基於對整個業務形態未來判斷的考慮,也是對自身的一種自查。從關停互助業務整體來看,或將成爲“分水嶺”,不排除其他有類似業務的企業也在評估業務後進行效仿。

實際上, 在互聯網巨頭的金融佈局中,互助業務由於沒有牌照歸屬的業務,也業內人士看作是“遊走在灰色地帶”。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9月份,銀保監會打非局曾刊文稱,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衆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文章建議,堅持對所有保險活動實行嚴格准入、持牌經營,嚴禁無照駕駛行爲,嚴厲打擊各類非法商業保險活動。一是要對非法設立保險機構及經營保險業務、非法銷售境外保險、製售虛假保險單證等傳統非法商業保險活動持續保持嚴厲打擊態勢,降低處罰門檻,加大違法成本。

“從目前監管的態度來看,對互助模式並不友好。”有互聯網金融行業觀察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儘管現在監管並未互助業務進行最終的定調和出爐相關監管措施,但總體來看並不樂觀。

而在當下對互聯網巨頭金融業務整頓之下,此前已有互聯網存款業務遭螞蟻主動下架而引發諸多平臺進一步“跟風”下架。有互聯網平臺相關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雖然當時雖然並未有監管指令,但平臺依然選擇下架避險。而今日,互聯網存款相關指導意見出爐,並叫停商業銀行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

蠢蠢欲動 互聯網巨頭金融業務整頓進行時

自去年以來,針對互聯網巨頭的監管越來越嚴,金融業務更是強監管的重要陣地,相關業務也正面臨調整。而除美團以外,一些互聯網平臺也正在開始有所調整。

今日,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在金融管理部門指導下, 螞蟻集團已經成立整改工作組,正在抓緊制定整改時間表,同時保持業務的連續性和企業正常經營,確保對公衆金融服務的質量。金融管理部門也在與螞蟻集團保持密切的監管溝通,有關工作進展將及時發佈。

而此前銀保監會也公開表示,最近中央金融管理四部委再次約談螞蟻集團並公佈了重點內容,強調的突出問題和整改要求,不僅是個性的,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建議所有互聯網平臺都要對照自查,及早整改。特別是涉及網絡小貸、保險、理財、信託等業務的機構,更要抓緊,監管部門隨後會安排檢查。

有業內人士預測,互聯網巨頭的金融業務未來或將與科技業務進行分離,一些互聯網平臺將按照相關監管要求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將金融業務完全納入監管。而互聯網平臺則更加強調科技屬性,迴歸科技本源。

此前,京東集團已經開始做出調整,將雲與AI業務與京東數科整合,併成立京東科技子集團,原京東數科CEO李婭雲將出任京東科技子集團CEO。但目前其金融業務暫未有調整動作。

而另有互聯網平臺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針對相關業務的調整,目前仍處於觀望狀態,但表示會參照螞蟻等相關互聯網巨頭整改方向進一步有所動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