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深度丨RCEP和中歐BIT達成後,世界經濟重心將加快向亞洲轉移?

作者:鄭青亭

新年伊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貿易保護主義繼續抬頭,給世界經濟復甦前景籠罩上陰雲。但去年底達成的兩個多邊經貿關係,給中國所在的亞洲注入了發展動力。

2020年11月15日,亞太15國簽訂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該協定覆蓋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一的GDP和三分之一的貿易,是近20年來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最重要的成果。同年12月30日,中歐投資協定(BIT)談判如期完成,是連接中國與歐盟兩大經濟體的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贏的協定。

1月14日,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在《自由貿易協定:亞洲的選擇》報告發佈會上稱,近期密集達成的多個多雙邊經貿關係協定,像一束陽光“穿破新冠疫情的重重陰霾,給全球帶來了光亮與希望”。

“在疫情暴發之前,國際上日益加劇的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已經導致主要經濟體之間貿易摩擦不斷,經濟全球化遭遇逆境,以世貿組織爲核心的多邊貿易體系的有效運作受到破壞。”周小川說,“疫情下,經濟停擺和供應鏈暫時中斷,使多國政策內顧,國際貿易秩序進一步受到威脅。”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20年10月的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從前一年2.8%的正增長轉爲4.4%的負增長,2021年有望反彈至5.2%,但經濟復甦的過程可能是漫長曲折、參差不齊並且高度不確定,而且隨後的全球經濟增速將逐漸放緩至3.5%左右。

在此背景下,周小川表示,“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達成,是締約方推動國際貿易和投資合作的現實選擇,將促進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全球貿易復甦及貿易規則重塑,是多邊主義的勝利。”

上述報告指出,近年來,亞洲在自由貿易建設方面步伐明顯加快。“過去20年,自由貿易協定數量增長了幾十倍,從1990年代初的20幾個,增長到2020年的近500個。亞洲是締結自由貿易協定安排的後來者,但是,作爲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受益者與參與方,亞洲快速接納了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全球範圍內涉及亞洲經濟體的自由貿易協定數量已佔總數的一半以上。”周小川說。

周小川強調,亞洲經濟體在走出疫情恢復增長後,通過參與更高水平、更寬領域和更廣覆蓋的自由貿易協定,推動在電子商務、服務經濟、數字貿易等領域形成亞洲通行的規則,可有力地推動全球新興貿易議題的談判,爲世貿組織改革和多邊貿易規則重塑做更多的貢獻。

RCEP讓中日韓三國首建自貿關係

醞釀了8年之久的RCEP爲後疫情時代亞洲的繁榮帶來了希望。

據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到2030年RCEP將使成員國國民收入每年新增1860億美元,助力成員國GDP年均增長0.2%。

另一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看法更樂觀,認爲到2030年RCEP將使成員國國民收入每年新增2090億美元,爲世界貿易增長貢獻5000億美元。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RCEP最大的意義是形成了東亞經濟圈和東亞一體化大市場。“這個大市場是全球規模最大、發展潛力最大以及增長動力最足的市場。RCEP將讓中國及其合作伙伴實現優勢互補,改善資源優化配置,從而讓發展效率得到大力提升。”

2019年,RCEP15個參與國的人口約有22.7億;GDP約爲26萬億美元,出口額約爲5.2萬億美元,均約佔全球總量的30%。因此,RCEP被譽爲按人口和GDP計算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的簽署意味着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將形成一體化大市場。

周小川指出,亞洲很多國家政府都高度重視拓展自身自由貿易協定網絡,加入更多的自由貿易區,但中、日、韓等亞洲主要經濟體之間卻一直沒有達成自由貿易協定。“RCEP的簽署,首次把三大經濟體聯結在一起。”他強調,未來,中日韓三國完成自貿協定談判,將成爲區域一體化的核心動力,發揮亞洲作爲全球經濟增長極的重要作用。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算,首次通過自由貿易協定建立聯繫的中日韓三國將獲益最大。得益於RCEP,中國的出口預計將增加2480億美元,日本將增加1280億美元,韓國增加630億美元。這些增幅中的很大一部分會來自三國間的貿易。

然而,所有這些紅利都有賴於協定早日生效實施。根據規定,RCEP協定需15個成員中至少9個成員批准後方可生效,其中要至少包括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中至少3個國家。目前,各方都已加快國內批准程序,並積極研究如何讓協定發揮最大作用。

1月14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正在進行關稅稅則轉版以及原產地實施準備工作,各部門已經對照梳理協定所涉及的義務清單,確保協定中的各項開放舉措和規則義務能夠得到全面履行,中方協定覈准和實施準備工作將在6個月內完成。

去年12月,韓國政府與鋼鐵、汽車、機械和紡織工業協會舉行了一次會議,預計這四個部門將獲得最豐厚的回報。2020年,RCEP國家佔韓國鋼鐵出口的53.2%,高於2019年的46.8%。韓國鋼鐵協會預計,東盟對材料的需求到2021年將增加430萬噸至7730萬噸。

對日本來說,最大的紅利來自鄰國。在RCEP生效後,日本出口到中國的86%的工業品有望免稅進入,這在目前8%的關稅消除率基礎上有大幅提高,預計將利好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等日本出口商。而在韓國市場上,日本工業品的關稅消除率將從19%提高到92%。

亞洲應參與更高水平的自貿協定

近年來,亞洲在自由貿易建設方面步伐明顯加快。截至2020年 6月底,據WTO統計,亞洲區域內部仍然生效的區域貿易協定共有60個,其中僅有12個是2000年之前生效的。

目前,全球範圍內涉及亞洲經濟體的自由貿易協定數量已佔總數的一半以上。從類型來看,局部貿易協定有8個,關稅同盟有1個,其餘51個均爲自由貿易協定。

報告指出,亞洲的自由貿易協定呈現開放水平逐步提高、規則標準更加嚴格的大趨勢。從市場準入水平來看,亞洲早期的自由貿易協定開放水平相對較低,一些協定的貨物貿易開放度甚至低於90%;而新達成的協定趨向於選擇95%以上的貨物貿易開放度,一些自由貿易協定如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P4)等甚至能夠達到100%的自由化率。RCEP 生效後,協定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大多數是立刻實現零關稅或在10 年內實現。

“在多邊貿易規則失序、少數發達國家對貿易伙伴提高關稅的背景下,亞洲經濟體作爲自由貿易協定的重要參與方,將繼續推動區內經濟一體化與全球貿易投資發展。”周小川認爲,當前,亞洲應落實好、用好現有的貿易協定,包括推動RCEP按期生效,並在此基礎上,推動亞洲經濟體參與高水平、寬領域和廣覆蓋的自由貿易協定。

談及更高水平的開放,周小川說,“我們看到,RCEP超越了WTO和‘東盟+1’協定中已同意的開放措施,但在服務貿易上還是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共存;CPTPP提出自身是面向21世紀的高水平貿易協定,在市場準入方面,要求締約方取消全部關稅,實質性減少非關稅壁壘,確保國內市場開放和透明。”

周小川建議,下一步,RCEP可以優先考慮把正面清單轉爲負面清單;CPTPP可進一步擴員,目前RCEP成員中的泰國已申請加入CPTPP,中國和韓國已表示積極研究加入。此外,美國新政府上臺後,中美之間如重啓對話與合作,相向而行,把貿易協定提升至更高水平,將有力地帶動亞太和全球的貿易投資新發展。

張建平指出,RCEP和CPTPP都是促進亞太一體化的重要軌道之一,對亞洲未來的繁榮和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其實,即便沒有這兩個協定,亞洲也早已是世界經濟的重心,未來,通過這兩個協議,亞洲在世界經濟版圖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關於中國考慮加入CPTPP的表態,1月8日,IMF中國部負責人兼亞太部助理主任海格·伯傑爾(Helge Berge)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應道,IMF已注意到了這一聲明,也在密切關注事態進展。“中國加入的RCEP已簽署,這些進展都將加強或有望鞏固多邊貿易系統,創造更加積極的環境。因此,我們當然對這些進展表示高興。我們認爲,這不僅將有助於改善未來的貿易,而且還有助於拉動更多的投資以實現更大的增長。這不僅針對亞洲地區,而且對亞洲以外的地區也是如此。”

中歐BIT爲中國加入CPTPP打下基礎

關鍵時刻,RCEP的如期完成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王義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去年年底,RCEP談判成功以及中國宣佈考慮參與CPTPP,在某種程度上都“刺激”了歐盟,讓它敢於不顧美國的阻撓,與中國結束了歷時7年的BIT談判。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1月13日撰文評價道,“毫無疑問,這是一份足夠好的協定。”在市場準入領域,協定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採取了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務業和非服務業在內的所有行業以負面清單形式作出承諾;歐方也對中方承諾其較高的市場準入水平。

另外,張明指出,協定製定了平衡、全面的公平競爭規則,涉及國企、補貼透明度、技術轉讓、標準制定等多項重要議題,所有規則都雙向適用,將有助於營造更高水平、更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協定還對與投資有關的環境、勞工問題作出專門規定,體現了新的發展理念,展現了雙方遵守相關國際承諾的態度與決心。

王義桅強調,中歐BIT的達成爲中國參與CPTPP談判奠定了基礎,中國也藉此表明了高標準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中國在金融服務、電信服務、新能源汽車、航空和水上運輸服務、私立醫院及研究等歐洲工業界垂涎已久的領域取消外國投資壁壘,彰顯了中國通過自身開放推動開放性世界經濟的努力,而開放金融服務、房地產和航運服務,也符合提升民衆生活水平、提升競爭力的中國訴求。

王義桅強調,RCEP和中歐BIT的達成將對整個歐亞大陸的繁榮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中歐是歐亞大陸的兩段,一邊是最有活力的市場,另一邊是最發達的經濟。‘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初衷就是促進歐亞大陸在陸上和海上的聯通,讓中歐兩個重要的市場實現對接,RCEP和中歐BIT的達成讓這個夢想更近了一步。”

中歐BIT的達成也側面印證了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成熟、獨立和韌性。王義桅說,中歐如期完成BIT談判也說明,這個世界不會等美國,也不會受制於美國。“美國迫使盟友跟中國脫鉤,不計成本地服務於其打壓中國的目的,違背了市場原則和全球化規律,也違背了這些國家不願在中美之間站隊的意願。”

參與更高水平自貿協定倒逼國內改革

“事實證明,參與更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協定可以倒逼國內改革,創造良好的營商和市場競爭環境,提升生產力。”周小川說道。

WTO多方臨時上訴仲裁安排仲裁員、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楊國華對此表示同意。他指出,以開放促改革通過接受國際規則,不僅可以固化改革成果,也可以固化改革預期。

以中國“入世”爲例,楊國華指出,在改革開放之初,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公司必須經過國家主管部門的批准,但中國“入世”時承諾,三年內取消對外貿經營權的審批,併爲此專門修改了對外貿易法。這項改革措施對中國經濟騰飛起到了重要作用,儘管當時也有人擔心會引發一些混亂,但中國從來沒有收回過對外貿易經營權的審批,因爲中國已經接受了WTO的國際規則。

楊國華認爲,中國在RCEP達成之後宣佈積極考慮加入CPTPP,對外釋放了中國將繼續以開放促改革的信號。“衆所周知,CPTPP是高水平開放的貿易協議,俗稱爲‘WTO的2.0版’。中國加入CPTPP相當於第二次‘入世’,對中國改革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