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韋航  

來源:財經無忌(ID:caijwj)

在去年8月港股上市計劃擱淺後,曠視科技在2021年選擇以CDR的形式衝擊科創板,成立十年的曠視科技也來到了十字路口。

目前在這一領域有依圖,雲從,商湯,曠視四家公司,被稱爲AI四小龍。在2021年,四家公司都有上市打算,似乎都離AI第一股僅一步之遙。

但上市的鐘聲還未敲響,人臉識別的達摩克斯之劍已經高懸。從“人臉識別第一案”勝訴到多地拆除人臉識別等一系列訴狀,“人臉識別應用的合法性”讓大衆感到不安。

靠臉喫飯,也並不容易。更重要的是人臉識別的商業化問題,技術如何落地,如何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AI四小龍前途漫漫。

技術先進

虧損連連

2016年,或許是因爲第一波深度學習的學生開始實習或者畢業,再加上AlphaGo的橫空出世,人工智能行業開始躁動起來,從資本市場到消費市場,人工智能都被當成了香餑餑。

物以稀爲貴,AI專業應屆生年薪起步就是30萬,在經過職場深造後,年薪百萬也不是夢。投資機構也把眼光,放在那些具有技術大牛背景的AI公司。

曠視科技的核心管理層爲首席執行官印奇,首席技術官唐文斌,高級副總裁沐文斌,都是學霸級人物,屬於技術派,出身清華大學姚期智實驗班,姚期智實驗班是清華最頂尖學霸的集中地。

對比其他三家公司,也都是技術出身。比如雲從科技創始人爲周曦,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

通過創始人自帶的學霸光環,也成爲了投資機構的寵兒。

統計顯示,商湯科技是“AI四小龍”中“吸金”最多的一家,目前完成融資約40億美元。另外三家中,曠視科技融資總額約爲13.5億美元,依圖科技超過4億美元,雲從約爲35億人民幣。

光環之下,其實技術落地商業化的問題一直存在。

業內享有盛名的CV(圖像視覺)四小龍之一——雲從科技,成立至今共虧損達23億元,近日衝刺科創板的雲天勵飛,自2017至今虧損達16億元;深耕AI領域的雲知聲,自2017年至今年也已虧損了6.9億元。

曠視科技也虧損連連,曠視科技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爲人民幣6780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和9.49億元,對應的虧損分別爲人民幣3.43億元、7.58億元、33.52億元以及驚人的52億元。

商湯科技融資計劃書顯示,2019年收入是50.6億人民幣,毛利率43%,毛利潤21.6億人民幣,並未披露淨利潤和淨利率。但披露了2017年與2018年的淨利率,分別爲2%和3%,淨利潤分別爲1100萬和5900萬。

2020年11月4日,三年半虧損73億元、營收14.7億的依圖申請科創板上市,擬募資75億元。

營業收入高速增長,淨利潤赤字逐步擴大成爲第二梯隊公司的局面。

作爲國家重點培養的高新技術企業,政府給予曠視科技公司高額的補貼。公司2016-2018及2019年上半年所獲的政府補貼分別爲203萬元,6333.3萬元,9202.3萬元及4471.3萬元。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雖然經調整後是盈利的,但是扣除政府補貼後仍然是虧損的。

無奈之下,AI四小龍流血申請上市,或許是爲進一步融資做考慮,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開香檳的時候了。

上市以後對標誰?

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對標的行業龍頭與對手有哪些?

首先得分析整個行業格局,目前行業龍頭商湯擁有原創底層算法平臺,依託平臺將技術賦能於其他行業;

雲從科技的背後是國家隊,依靠着國家項目,重點佈局銀行金融、安防、交通;

依圖科技起家醫療領域,逐步向安防、金融等其他領域拓展,目前在醫療領域擁有大量的落地應用案例,已經在數十家三甲醫院部署了自己的產品。

虹軟科技從智能手機出發,向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擴展;海康威視和大華則爲傳統安防巨頭,均以安防業務爲核心,向其他領域發展。

從戰略和業務上看,曠視與商湯相似,二者均強調平臺的打法。商湯推出SenseAR 開發者平臺,曠視則推出了系統化AI算法引擎 brain++,其餘各家企業則差異化較大。

從業務佈局上看,曠視科技涉及面很廣,已經進入安防、金融、零售、汽車、教育等領域;

科創板視覺AI第一股虹軟科技提供軟件解決方案,主要應用於智能手機,逐漸向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場景擴展,業務佈局的不同導致其毛利率上有較大差異,虹軟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曠視60%左右。

從研發投入上看,二者均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但曠視科技更重視研發,曠視的研發佔比保持在50%左右,虹軟科技有30%左右。

從營業收入上看,2018年和2019年半年曠視科技的營業收入已遙遙領先;但曠視科技處於盈虧不定的階段,2018年才勉強扭虧爲盈,而虹軟科技穩定地保持盈利。

自然語言處理代表企業科大訊飛,與計算機視覺代表企業曠視科技在成長速度、發展戰略、費用等方面有較大差異。

從成長速度來看,曠視科技遠快於科大訊飛,曠視2017、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率高達360%和356%,科大訊飛同期增長率爲64%、45%(基數較大原因);

從戰略上看,曠視科技側重核心技術,科大訊飛側重終端用戶,所以其費用方面也有較大差異,曠視科技研發費用佔比高,佔營收的比例高達50%左右,而科大訊飛的研發佔比20%左右;科大訊飛銷售費用佔比高於曠視科技。

在個人物聯網領域曠視佔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佔據優勢,其中曠視在國內線上認證的市場佔有率高達60.9%。

而在城市物聯網領域,競爭極爲激烈,曠視的市場佔有率僅7.4%,面臨着來自商湯等同行業的AI科創企業、海康威等傳統安防企業、華爲等大型廠商三路對手的直接競爭。

從一片藍海市場到紅海市場,AI四小龍將流血競爭。

被販賣的人臉識別數據

從克隆技術到基因編輯,從指紋鑑定到生物識別,再到人臉識別,發展新技術和新的商業生態的同時,人們也看到了可能帶來的潛在不穩定因素。

在深度算法的浪潮之下和海量數據的加持,人臉識別越來越在生活中出現,城市建設到手機解鎖,都有新技術的應用。

技術是無罪中性的,但危害也是存在的,在隱私,安全方面有很多不足。

數據泄露的問題很多,比如信息買賣已經成爲了產業鏈,5000多張人臉照片僅標價10元的現象都有發生。

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後果很嚴重。比這個更可怕的是,在人臉識別和無處不在的天眼底下,我們就是透明人,跟裸奔無異。

李開復曾在參加活動時公開表示,早期曾通過一些公司幫曠視科技拿到了人臉數據,雖然之後各方跳出反駁,但數據泄露已經是普遍的現象。

2019年2月,深網視界的數據庫被黑,250萬人臉數據裸奔,其中商湯科技曾持股49%。

數據顯示,公衆對人臉識別整體持認可態度,但對於部分侵犯性較強的應用感到無法接受。總體利大於弊,推廣應用時仍需注重風險,保障用戶知情和選擇權。

多樣多場景的人臉識別,真正意義是什麼?住宅小區,商場購物,旅遊景點,樓盤看房。

一:用的是哪個公司的系統?安全合法嗎?

二:徵得個人同意了嗎?

三:如何確定個人用戶信息不泄露不作其它商業交易?

除了產品的新鮮度和便捷度,產品的安全壁壘也被消費者所重視,新技術能否造福社會更是關鍵。

同樣,作爲人臉識別技術的提供方、運營方,除了不斷強調新技術新應用的優勢,將“迅速佔領市場”作爲核心目標之外,是否關心過市場的反饋,關心過用戶的呼聲?

沒有枷鎖的新技術,會讓個人利益受到侵害,安全和產業發展失之交臂,事實上很多大公司都顧及到這一點,在美國信息泄露罪名被寫入法律,最高都有幾十億美元的罰款。

比如微軟刪除了其最大的公開人臉識別數據庫——MS Celeb,以防止大規模的數據泄露和法律風險。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快速發展,對激活經濟活力,改變生活方式帶來的助力有目共睹,創新是發展的靈魂的觀念已經成爲基本共識,當然,這些都歸因於此前的發展歷程始終建立在了對安全風險合理把控的基礎之上。

或許,數據的無序到有序,無主到有主,會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