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去年“一帶一路”進出口逆勢增1% 與中國經濟關聯度現區域差異

作者:和佳 

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形成嚴重衝擊,但“一帶一路”合作卻並未止步,而是展現了較強的韌性,取得了新的進展。健康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成爲新的合作亮點。

海關總署1月14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9.37萬億元,增長1%;商務部數據顯示,1-11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59.6億美元,同比增長24.9%。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近日對媒體表示,大多數“一帶一路”項目堅持不停工不裁員,持續推進,一批新項目順利啓動,爲全球經濟寒冬注入了一股暖流,爲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作出了積極貢獻。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衝擊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整體風險普遍上升。由中誠信國際與RAEX-Europe評級公司、VIS集團聯合發佈的《“一帶一路”國家風險報告(2020)》(下稱“報告”)指出,多數國家普遍面臨經濟下滑、貨幣貶值以及債務攀升的壓力,經濟、債務風險顯著抬升。其中,東亞風險最低,而南亞風險最高。

報告認爲,作爲後疫情時代多邊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的支持下,“一帶一路”倡議將在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發展數字經濟、綠色投融資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南亞、高加索和中亞風險最突出

在疫情衝擊和世界經濟衰退疊加的背景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險普遍上升。報告指出,從區域來看,東亞風險最低,而南亞風險最高。新加坡、韓國、捷克等發達國家的整體風險較低,而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烏克蘭、伊朗等國家的整體風險相對突出。

從次級因素風險來看,中歐及東亞地區的風險表現最爲均衡,次級因素風險相對較低;南亞地區財政實力薄弱、經濟結構欠佳,疫情衝擊下經濟增長承壓且改革推進乏力,財政債務和外部風險最高;南高加索地區的經濟和政治風險最爲突出;中亞地區的銀行系統風險最高。

當前,疫情仍在很多國家和地區蔓延,確診病例居高不下,變異病毒的出現更是帶來諸多不確定性。IMF近日表示,全球經濟正處於關鍵時刻,未來一段時期的前景仍非常艱難,敦促各國繼續採取強有力的貨幣和財政措施。美聯儲主席鮑威爾1月14日表示,美聯儲將維持當前的購債計劃和低利率水平。

“美聯儲以及全球範圍內的超寬鬆貨幣政策,有利於維持國際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中誠信國際業務評級總監兼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張婷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投資者風險偏好相對寬鬆,不僅能夠避免新興市場大範圍的資本回流,同時有助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國際資本市場開展融資,對於抗衝擊力相對較弱的新興市場國家而言,有助於緩釋外部風險及債務風險。但是個別本身債務高、風險高的國家外部融資環境仍舊受限,例如斯里蘭卡短期及中期外部壓力仍然很大,主權債券融資渠道仍不暢通。

不過,她也指出,美國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導致美債收益率攀升,並將在更長期限內削弱美元實力,對全球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帶來一定衝擊。

世界銀行1月5日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稱,新冠疫情造成數百萬人陷入貧困,可能在今後較長時期抑制經濟活動和收入。在樂觀情景下,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種進程加快,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或可提升至近5%;在悲觀情景下,若感染率持續上升、疫苗接種速度遲緩,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可能被限制在1.6%。

報告認爲,受各國自身經濟結構差異、疫情前發展趨勢、政策空間及改革進程的不同等因素影響,預期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復甦進程將顯著分化,而經濟及財政債務風險仍將普遍處於高位,並且部分國家的外部風險短期內難以緩釋。

張婷婷對21記者解釋稱,美、歐等全球主要經濟體仍是疫情重災區,外部需求總體維持疲弱態勢,疊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身疫情的發展,成爲抑制其後續經濟復甦的主要因素。更加漫長的經濟復甦週期,也將進一步拖累各國本已疲弱的財政表現,主權信用風險抬升。此外,經濟恢復週期的拉長,也將進一步打擊部分國家的政治穩定性。

“企業還是要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投資國別。”中誠信國際業務部助理總監杜凌軒建議,對於已進入的市場,重點需分析在建/在運項目的收益保障和風險控制、是否擴大投資規模。對於未進入的市場,需要在掌握區域環境基礎信息之外進行更詳盡調查。

杜凌軒是1月12日在“一帶一路”發展論壇(下稱“論壇”)暨《2020 年“一帶一路”國家風險報告發佈會》上發表上述觀點的,該論壇由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和中誠信信用分析(北京)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中國將提升與東亞、東盟、歐洲緊密度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7年來,中國與相關國家的經濟合作不斷深化。新冠大流行背景下,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和投資關係進一步密切,部分國家還出臺了吸引外資特別是中資的政策。

報告指出,當前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關聯度普遍較高,但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差異。中國與東盟、中亞、東亞關係較爲密切。具體來看,老撾、塔吉克斯坦等國來自中國的投資存量佔比較高,而蒙古、緬甸、土庫曼斯坦等國對中國的出口量佔比較高;對於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部分跨國企業和投資機構,中國是其最大的市場和投資重點地區,因而關聯度較高;中國與大宗商品出口國經濟互補性較強,關聯度普遍處於較高或中等水平。而在中東歐和高加索地區,其主要的貿易和投資夥伴爲歐盟或俄羅斯,與中國的關聯度較低。 

張婷婷指出,在後疫情時代,沿線各國普遍面臨推動經濟復甦和結構性改革的艱鉅任務,而國際產業鏈的保護性回遷和各國自我驅動型經濟發展路徑的轉向,使得推動貿易區域化對中國和沿線國家都成爲重要選擇。在此背景下,“一帶一路”的意義更加凸顯。

“未來,在RCEP及中歐投資協定的加持下,中國與東亞、東盟、歐洲的緊密度將進一步提升,與其他區域國家的關聯度將呈分化趨勢。”她說。

據海關總署數據,2020年,我國前五大貿易伙伴依次爲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與這些貿易伙伴進出口分別爲4.74萬億元、4.5萬億元、4.06萬億元、2.2萬億元和1.97萬億元,分別增長7%、5.3%、8.8%、1.2%和0.7%。東盟超越歐盟,歷史性地成爲了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在論壇上表示,RCEP將推動中國-東盟區域內產業鏈重組。當前,貿易格局的改變趨勢已很明顯,中國更多轉向生產中間品,而後出口中間品到東盟,在東盟生產最終產品並出口歐美。這種安排一方面可以繞開美國關稅的影響,另一方面,生產中間品可實現自動化,而這本身是中國產業升級的一部分。

2020年,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是繼RCEP之後又一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中國貿促會專家王義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對於中歐“一帶一路”合作是一大利好,協定獲批的可能性非常大,給中歐企業喫了一顆“定心丸”。

他指出,中美競爭趨向常態化,的確給中歐“一帶一路”合作帶來負面影響。“因爲歐洲企業擔憂美國長臂管轄、實施制裁。拜登上臺之後,可能採取不同的方式,如拉攏歐盟在標準制定方面針對中國,從而影響‘一帶一路’合作。不過,歐洲並非完全受制美國,中歐投資協定便是在排除美國干擾情況下完成的。”他說。

杜凌軒表示,就歐盟在華投資而言,汽車行業、銀行業和保險業、私人醫院、生物科技等領域的開放均值得關注;中國對歐投資則將能夠享受到更大的市場空間,助推風電、光伏、5G等領域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0日發佈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指出,中國國際發展合作規模穩步增長,並更多向亞洲、非洲地區最不發達國家和“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傾斜。

在王丹看來,這一表述釋放了明確信號,即中國將加碼與亞洲、非洲的合作。她表示,未來十年非洲將成爲“一帶一路”的重中之重,中國將有長期佈局計劃,投資、扶貧和貿易將穩步推進。

“在第三方市場,未來中歐在非洲的合作預計將是一大亮點,中國正幫助非洲進行數字化轉型、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這不僅符合非洲、中國和歐洲的需求,也不在美國關注和反對的範疇。”王義桅稱。

此外,報告指出,中亞五國經濟亟待發展,吸收中國企業投資、增加對中國的出口將成爲其經濟的重要增長動力,後疫情時代中國與中亞的關聯度也將在當前較高的水平下繼續增長。部分位於中歐陸路交通關鍵節點的國家,包括白俄羅斯、捷克、阿塞拜疆等,依靠區位條件能夠吸引中國投資,中國與這些國家的關聯度或出現明顯增長。

“一帶一路”迎來發展新機遇

在去年12月舉行的2020年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諮詢委員會會議(下稱“委員會會議”)上,委員們表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將使中國經濟更加穩健、更有韌性,進一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和對外開放,爲“一帶一路”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

委員們認爲,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機遇大於挑戰,將在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習近平主席提出將“一帶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復甦之路、增長之路,爲共建“一帶一路”指明瞭方向。

王丹指出,下一階段,“一帶一路”的“名片”不再僅僅是基建與投資併購,而是“貿易、氣候變化合作、扶貧”。由於歐美投資審查趨嚴等因素,中國企業在發達國家的投資和併購強度會相對降低,預計中歐合作將超越經濟層面,在新能源、氣候變化和農業技術合作方面出現實質性進展。

王義桅也強調,“一帶一路”正在轉型,從前更注重“重資產”項目,如大型基建等,未來更多會聚焦在“輕資產”方面,強調綠色、健康、數字化等領域的合作。

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了背後的邏輯:在“一帶一路”發展前期,基礎設施項目成爲合作的主要方面。如今,中國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疫情也促使“一帶一路”更多重視惠民生項目,因此不再僅僅強調投資、貿易和基建合作。

委員會會議建議,加強“一帶一路”與各國各地區發展戰略的對接,統籌疫情防控與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資等各領域務實合作,助力各國經濟恢復與增長;推進公共衛生合作,建立和完善合作機制;建設綠色絲綢之路,爲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聯合國2030年議程提供支持;在5G、智慧城市和大數據技術應用等領域開拓合作,促進各國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數字絲綢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