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杨修出身世家,而且从小聪明,是一个大才子,就连曹操都欣赏他的才能,招他做了一个主簿,大概相当于现代的秘书长吧。

担任曹操府的秘书长后,杨修各方面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曹操十分满意,但就在杨修三十四岁的时候,曹操还是把他杀了。

原来这个杨修,聪明是聪明,可就是有个毛病,那就是自以为是,或者说智商高情商低,曹操可是奸雄级的人物,岂能允许有人在他面前卖弄?

杨修几次三番在曹操面前卖弄,最后终于死在了“鸡肋”事件中。曹操修了一个花园,家人来请曹操验收,曹操看后什么话都没说,只是用笔在花园门口写了一个“活”字,众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于是就请教了杨修。

杨修一看就知道是“阔”字,于是就叫工匠把花园门给改窄了,事后曹操看了很满意,问工匠怎么知其意的,工匠就说是杨修告诉他们的,曹操听了表面很高兴,内心开始有点不舒服了。

又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拿笔在包装上写“一合酥”,后来出去办事了,等他再进来的时候发现酥被人吃了,于是问家人怎么回事?家人说是杨主簿带头和众人分食了。

曹操把杨修喊来问怎么回事?杨修说不是丞相叫众人吃的吗?曹操说我并没有说啊?杨修答,丞相写“一合酥”不就是一人一口酥吗?曹操表面脸上堆笑,心里非常不舒服。

曹操疑心病最重,这一点从他误杀吕伯奢一家可以看出,因此他睡觉时就怕有人靠近他的床边,于是他对身边近侍说他梦中会杀人,叫他们不要靠近他。

曹操睡觉也很野蛮,一次把被子都蹬掉在了地上,一个近侍好心把被子拿起来给曹操重新盖上,没想到曹操拿起宝剑就把近侍给杀了,事后曹操装作不知,问从人怎么回事?从人只好如实告知。曹操假装痛哭不已,厚葬了近侍。

众人都以为丞相果有梦中杀人的怪癖,只有杨修认为是曹操的伪装,因此他在被杀者下葬时说到,丞相哪里是在梦里,是你自己在梦里。而这一切早已被曹操的耳目告诉了曹操,曹操更加憎恨杨修了。

曹操的第三个儿子很有才,就是那个七步能作出千古名句的曹植,曹操想立曹植为继承人。曹丕也想争夺世子的位置,于是秘密地请他好友吴质进府商议。害怕有人知道,要把吴质装在竹笼子里抬进曹丕府。

杨修得知此事就去汇报了曹操,曹操就派人暗中盯住曹丕府,曹丕知道此事后就去告诉吴质,吴质告诉他下次用布匹装在竹笼里,看他怎么查,第二天果然被曹操派来的人查到,一看里面是布匹,来人告诉曹操笼中之物,曹操非常生气,认为杨修是有意挑拨曹植和曹丕之间的关系。因此对杨修又生了一分恨。

曹操为了立曹丕当世子还是曹植当世子,处在犹豫不决之中,因此常常出题考两个兄弟,曹植经常拿了题目问杨修,杨修告诉他怎么回答,事后曹操很满意,以为曹植很有能力,后来有人告知这一切都是杨修所教,曹操大怒,此时已生杀心。

曹操在汉水惨败,退踞斜谷界口已有多日,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此时夏侯惇进来问夜间口号是什么?曹操看到桌上的鸡汤,就随口说了“鸡肋”。

杨修听到夜间口号是“鸡肋”,就叫军士们打点行装,准备随时出发,夏侯惇知道后就请教杨修是怎么知道的,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如今守住斜谷界口,正如“鸡肋”,还不是班师回朝。

此时恰遇曹操夜间巡查,发现军士都在收拾行李,就十分疑惑,把夏侯惇找来一问是怎么回事?夏侯惇说是杨主簿叫收拾得,曹操听了十分恼怒,以惑乱军心之罪,把杨修杀了。至此,杨修的生命终结在三十四岁。

《菜根谭》是明万历年间洪应名所写,书中论述了几百条做人之道,对为人处世有精到的见解,只可惜杨修是出生在《菜根谭》成书之前的一千多年,要不然可以好好参考参考,然后再伺候曹操这个老贼。这里不妨给杨修一条《菜根谭》。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译文】 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宜锋芒毕露,不妨装得笨拙一点;即使非常清楚明白也不宜过于表现,宁可用谦虚来收敛自己;志节很高也不要孤芳自赏,宁可随和一点;在有能力时也不宜过于激进,宁可以退为进,这才是真正安身立命、高枕无忧的处世法宝。

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一条《菜根谭》怎么样?欢迎关注、评论!

相关文章